马太福音导论飞越马丁路德
一、引言:
1、基督教反省最好是返回圣经:特别是回到马太福音,因为马太福音是真正意义上我们的福音,是东方几个博士的福音。
2、东方众王的聚集两大事实:
1)灵界根源:世上的君王聚集要抵挡耶和华并祂的受膏者,他们要挣脱神的捆绑,要政教分离,但坐在天上的必发笑,主嗤笑他们。
2)寻找基督:倾听天国的福音。东方众王的聚集正是东方博士为什么启程拉开马太福音的序幕,寻找真正生来作王的,因为世上没有出路了。
3、穿越旷野:心灵回归,基督教重建需要经历大而可畏的旷野,绕不开的旷野是马丁路德。
1)基督教的弯曲:我们对马丁路德的情感,好比世纪老人女王走了,在她身上包含了深刻地基督教的弯曲。她是英国国教的监督(没有任何圣经根据,反对圣经关于圣职的真理),基督教不断女人化的问题。
2)慈祥的福音:她成了整个基督教的化身,表演了基督教从宗教改革到今天世人面前的典型形象(慈祥),慈祥成了福音,成了五百年来基督教共同的图腾,导致耶路撒冷沦陷于巴比伦帝国之手。
4、重建基督教:
1)以色列人失去耶路撒冷原因:是他们背离了神,在基本教义上弯曲了耶和华说,过去五百年基督教不断走向“慈祥”运动中,奠基性的人物和事件即宗教改革,因此重建基督教要直面马丁路德。
2)飞越马丁路德的含义:
1我们必须经过他才能往前走:才能进一步踏上回家的路。
2我们没有批判并否定马丁路德:我们尊重和珍惜神学见证,这一切起源于对马太福音基本结构、主题的整体性的把握,使我们有力量有爱心有自由的与路德作一次了断。
二、导论结构与主题:
1、作者-针对人本主义倾向批判文学取代圣经和宗教:
1)马太福音作者:圣经对福音作者处理方式即向人类启示的前所未有的关于人的真理。
2)现代现象人本主义崛起:把人当神并取代神的必然结果,文艺复兴、启蒙运动、资本主义都是如此。文学创作、人本主义崛起,罪人成为文字注意的中心,作家领导革命,文学艺术引导民众,这是现代思潮。人取代神成为叙事或影视艺术注意的中心,成为男神女神,这是统治地球的谎言。
3)人本主义崛起始于宗教改革:教义确立,完成了人取代神的致命的颠覆。人一次性称义取代神的临在(神的两次降临)成为话语的中心,成为教会、神学院辩论的焦点,客观上人上升为话语中心,“我信”成了宇宙的中心,完成了置换。
2、结构-针对基督教各个宗派高举的唯独信心的教义:
1)结构内容是导论的重点,藉着对马太福音结构分析来完成。
2)马太福音均衡了信心与行为的架构:回到上帝对行为的高度重视:
1言论讲道(行为)是耶稣地上事工的中心。
2耶稣更彻底的纯粹的行为:重新审视唯独信心教义本身的荒谬和蠓虫骆驼,五百年的躺平、鸡犬升天妄想(信就得救)把基督教沦为异教的心学和天良丧尽却理直气壮的运动(保罗说天良丧尽就贪图污秽的事)。
3、主题-讨论路德神学的两国论以及相关的一百年来政治哲学即政教分离:有人说马太福音主题是天国和应验。政教分离是对神的国彻底的破碎分裂和否定,这违背圣经的教义怎么能登堂入室呢。政教分离是邪教,圣经没有一节经文支持政教分离,实际上是把政治和教会放在一个平台上。
三、如何看马丁路德?有两大贡献和三大缺陷:
1、神学贡献:路德站在君王和人民两大权势面前的美好见证、杰出的神学贡献。
1)彻底摧毁了教皇制以及相关的圣徒崇拜。路德挑战了当时权势当天的欧洲霸主,教皇和罗马皇帝,路德是真正的信心英雄。
2)保存了教会圣礼传承:在人民强大试探和激进主义勾引逼迫之下持守了教会一千多年的传统。他没有跟随激进主义和民粹主义、再洗礼派、灵恩运动方向的邪教运动,他们反对一切宗教传统即圣礼,路德努力保存了教会的传承,我们过去是路德教会,现在是,将来也是。
2、三大缺陷:藉着马太福音,我们看到马丁路德也是人,他对五百年来基督教躺平化、鸡汤化、慈祥化承担不可推卸的始作俑者的责任:
1)客观上让人称义取代神临在神学争辩的中心:
2)唯独信心的德语翻译和教义公然弯曲了圣经(罗3:28的处理):没有圣经根据,让逻辑上和意义上的翻译取代文本的翻译,因此遭到了天主教的攻击,求神赐给我们诚实的心回到圣经。
3)路德两国论:上帝的手一方面藉着世俗的权柄和教会的权柄来治理世界的理论完全没有圣经根据,直接引发政教分离,对基督权柄、国度的肢解分离,而致使世俗权柄取代了教会的权柄,背后有撒但的试探,魔鬼怎样搅扰彼得,也怎样搅扰路德。
相关经文:创3:4蛇对女人说,你们不一定死,5因为神知道,你们吃的日子眼睛就明亮了,你们便如神能知道善恶。
1魔鬼的第一试探是“你们”:用你们是谁取代基督是谁,人被称义取代神说重新成了启示的中心。马太福音最重要经文“耶稣说你们说我是谁”,宗教改革重视的是人如何称义,起源于蛇,让“你们”成为注意的中心。
2争辩本身的试探:因信称义有圣经根据,“唯独信心”是不可以的,路德根据罗3:28翻译出来的,从拉丁文圣经变成德语圣经时专门作了处理,为了与罗马天主教皇进行神学争辩,背后站着不一定死。
3两国论和政教分离试探:不要教会权柄的政治的权柄本身象神一样知道善恶走到了今天,始于两国论。
信义宗是手扶犁向后看的宗派主义:讲道台与神学院讲论唯独信心,共同的主题是攻击天主教几个世纪了。其他宗派比信义宗更不堪。“教皇是大淫妇”是路德的原话。路德教会靠什么维持,不断放大对教义教会的记忆来维系,依靠顽固回放天主教教义错误来维系,该回归了。
结论:基督教必须重建
1)我们是路德教会,因此要首先反省路德本身的问题,这是常识。
2)对路德对神学的贡献,对教会圣礼的传承我们予以肯定并且坚持。但对于神学三个缺陷我们予以否定。
3)基督教必须要重建:我们要回归,不能侍奉宗派,侍奉偶像。我们这个世纪的挑战不断在哈米吉多顿的兽、龙和假先知,他们杀害教徒,抵挡基督,自以为神。
四、具体解析导论内容:
第一部分:作者马太
1、引用经文:太9:9-13耶稣从那里往前走,看见一个人名叫马太,坐在税关上,就对他说,你跟从我来。他就起来跟从了耶稣。10耶稣在屋里坐席的时候,有好些税吏和罪人来,与耶稣和他的门徒一同坐席。11法利赛人看见,就对耶稣的门徒说,你们的先生为什么和税吏并罪人一同吃饭呢?12耶稣听见,就说,康健的人用不着医生,有病的人才用得着。13经上说,我喜爱怜恤,不喜爱祭祀。这句话的意思,你们且去揣摩。我来,本不是召义人,乃是召罪人。
2、推荐的参考书:路德教会1)John Nolland R.T. 主要内容是:1Who write the gospel、2When did matthew write、3Where did matthew
2)France Jessrey A.主要内容也是同以上。
3) Gibbs Q hypothesis,涉及Q理论
3、圣经作者本身的降卑:唯独在圣经中看到人的降卑,人地位的复原,这是出于圣灵,核心的位置让给基督道成肉身。因此我们讲论不涉及谁写的、在哪里写的、为什么写,正确答案是不知道。
相关经文:林后4:5我们原不是传自己,乃是传基督耶稣为主,并且自己因耶稣作你们的仆人。
4、圣经对马太的定义:全世界所有人全部人学都适合这两个定义:
1)是个病人(太9章):靠基督健康。
2)是个罪人:靠基督从罪人变成义人。
5、现代人本主义把我是谁变成人生目标,对人的崇拜和聚焦有两个偏离:
1)灵:思想、灵魂对人的撒谎。
2)肉:女人写男人,男人写女人,也是撒谎。
6、圣经是神本主义作品:基督的门徒都没有记载结局,也没有传记。
1)旧约圣经人的传记生平相对完整:摩西、撒母耳、约书亚、亚伯拉罕、雅各从出生到死,因为他们是预表基督的。
2)新约圣经没有一个人是完整的人生:因为人不重要,基督来了,所有人都要让开。耶稣肉身母亲马利亚也没有写结局。
第二部分:马太福音结构
1、主流把马太福音分为三部分:
1)加利利地区,耶稣的出生
2)从加利利到耶路撒冷的过程,耶稣的传道
3)耶路撒冷钉十字架,耶稣的殉道
2、经典的传统把马太福音分为五部分:每大段是耶稣的讲论和行动,有学者把这五大段平行摩西五经。
3、五大部分结构让我们看到传道与信道、听道与行道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即信心与行为的关系(行为很重要):马太福音对行为的强调起到了结构性的作用。
1)相关经文:5:16你们的光也当这样照在人前,叫他们看见你们的好行为,便将荣耀归给你们在天上的父。
主耶稣上十字架之前的长篇讲道:
23:23你们这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将薄荷,茴香,芹菜,献上十分之一。那律法上更重的事,就是公义,怜悯,信实,反倒不行了。这更重的是你们当行的;那也是不可不行的。(行义)
24:46主人来到,看见他这样行,那仆人就有福了。
25:46这些人要往永刑里去。那些义人要往永生里去。(耶稣复临审判)
结论:马太福音藉着双重架构看见行为在福音中不可或缺的地位。
2)什么是唯独信心?
罗3:28所以我们看定了,人称义是因着信,不在乎遵行律法。29难道神只作犹太人的神吗?不也是作外邦人的神吗?是的,也作外邦人的神。30神既是一位他就要因信称那受割礼的为义,也要因信称那未受割礼的为义。
解析:
1唯独信心教义的来源:路德在辩解中认为这句经文逻辑是唯独信心,即便如此,也不可以加添删减,路德翻译为:人称义是单独因着信。魔鬼利用这一点点的偏转把一个世代带进来。
2唯独信心教义的三个问题:
1》翻译错误:这是对圣经的强解。
2》逻辑错误:罗马书究竟讲什么?我们会发现整个基督教在滥用保罗,重读罗马书1-3章,把保罗说的行为偷换了概念,保罗论证目的是在讲割礼的行为,从罗1-3章、加拉太书,人不能因着受割礼的行为而称义,而是因着信耶稣基督而称义。
3》概念错误:从路德开始,基督教巧妙的把保罗说的割礼行为偷换等同于所有行为,这是致命的偷换概念。
相关经文:2:13原来在神面前,不是听律法的为义,乃是行律法的称义。14没有律法的外邦人,若顺着本性行律法上的事,他们虽然没有律法,自己就是自己的律法。
这里保罗没有说一切行为都不能称义,读圣经不能断章取义,把作者本身论证过程当做结论和教义,这是唯独信心教义产生的根本原因。
A保罗为什么用大量篇幅讲因不能受割礼行为称义?罗1-3章,主耶稣升天之后的使徒时代,整个基督教面临最大挑战是怎样突破犹太教的叛离,将基督教变成普世的宗教。犹太教之所以藐视外邦人,他们认为不受割礼的外邦人是狗,不可能在神面前是称义的。
B保罗论证始终的基本逻辑:保罗最后的目的是全人类都可以信基督,反对犹太人藉着割礼抵挡外邦人信基督,与否定行为没有任何关系。所以保罗解决问题关键是割礼不是称义的唯一条件和永久保证,关键是因信基督,因此1-3章保罗与犹太人争辩,犹太人唯一长处是受割礼,神的意思是人因信基督,在基督里称义。
C保罗时代反对犹太人的使命已经完成了:每个世代的教会都要面临自己的使命,如果每个世代都一样,神就不需要一代代兴起基督徒。
结论:
1我们这代人的使命不是面对犹太教,也不是面对天主教,是直到地极在以色列人、君王面前做基督的见证。启示录明确指出我们这代基督徒要面临世界众王。
2唯独信心从经文到逻辑概念没有圣经根据。我们必须在重建基督教中让躺平的基督教重新起来行走。
3主耶稣在马太福音行两类神迹:瞎子看见(因信称义)、瘫子起来行走(因信行道)。
第三部分:马太福音主题
1、基督教认为两个主题:天国和应验。
(一)天国的主题:
1)马太福音相关概念:原文根据
1天国30 ἡ βασιλεία τῶν οὐρανῶν the kingdom of heaven
2神国5 ἡ βασιλεία τοῦ θεοῦ the kingdom of God,6:33他的国(原文是神的国)
3你国3 ἡ βασιλεία σουT hy kingdom 、ὅτι σοῦ ἐστιν ἡ βασιλεία、For thine is the kingdom
4祂国2 τῆς βασιλείας αὐτοῦ、his kingdom
5父国3 τῇ βασιλείᾳ τοῦ πατρὸς αὐ、τῶν、the kingdom of their Father
6国度的福音4 ὸ εὐαγγέλιον τῆς βασιλείας、the gospel of the kingdom、τὸν λόγον τῆς βασιλείας、the word of the kingdom
2)从以上看到两大真理:国的概念在马太福音至关重要,不是人因信得救,上帝赐给我们新的国家,神的国临到我们,正在降临。
1地上的国已经被废去了:
2真理是从天上来的,不是人间有的。
3)天国是有位格的,天国是属神的,是指神的国:与地国对立,旧约启示的神,上帝作王。
4)耶稣基督说“你的国”主祷文信息从国到国:这个国来了,对象化的,祂在我们中间。国度权柄荣耀都是你的(没有政教分离,都是神的),一切执政的、掌权的都是基督的脚凳。
5)祂的国:这个国本身属神,真正君王是祂,这是教皇制致命的错误。我们属于祂的国。
6)父国:我们是祂的子民。
结论:1所有这些概念主题得出结论:根据圣经66卷书,特别是马太福音,政教分离是魔鬼的谎言。
2基督教重建要宣告:没有任何权柄在基督和教会的权柄之外。
(二)应验的主题:
1、马太福音应验一词出现14次:律法与先知都要应验:πληρόω 14,the central theme of matthew’s gospel is fulfillment
2、讲论两个主题:
1)以经解经:旧约都在讲基督,马太福音所有信息如登山宝训,旧约经文是唯一标准答案。
2)唯一基督:
1其他都是假基督,我们在信仰生活中告别任何偶像崇拜:如果一个教会,把宗教领袖当做偶像,放在不可超越、不可否定地步,这是人的教训和人的传统,实际上已经犯了大罪,他们把病人和罪人放在与基督等同的位置上。
2我们尊重历世历代的先知、使徒、弟兄姊妹的神学见证有神的同在:但我们时时刻刻保持儆醒,他们是更新中的病人、罪人,我们也是。
3学习马太的降卑:愿神自由的灵与我们同在,面对未来,我们永远学习税吏马太美好的降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