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伯来书第40课13:17-19谁顺服谁

·

1 min read

一、引论:

1、认识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学习领受圣经的人对世上的看法所拥有的智慧高过诸天、高过世上的众王。

1)天国有一场高考:试卷就是圣经,“你们要要从小明白圣经”。

2)学习圣经的人对所有事件的看法与世人不同:

1凡是寻找智慧的人见证从天上来的智慧是否高过世上所有政论家。

2主流教会的套路:顺服掌权者,为掌权者祷告。他们只是落到了主流基督教套路里而不能自省。

2、要不要为法老、希律祷告:

1)四个不能为希律祷告的理由:

1有时间的限度:

圣经根据:相关经文:【出10:28-29】法老对摩西说:“你离开我去吧!你要小心,不要再见我的面,因为你见我面的那日,你就必死。”29摩西说:“你说得好,我必不再见你的面了。”

2宣告两大必死事实:宣告从 神领受的事实,不是悔改,而是审判。

相关经文:【结28:2】“人子啊,你对推罗君王说,主耶和华如此说:因你心里高傲,说:’我是神,我在海中坐 神之位。’你虽然居心自比 神,也不过是人,并不是神!

3有至死的罪:

相关经文:【约壹5:16b】有至于死的罪,我不说当为这罪祈求。

4 圣经说 神不救拔天使,而是救拔亚伯拉罕的后裔,龙与兽属于堕落的天使。

相关经文:【启13:2】我所看见的兽,形状像豹,脚像熊的脚,口像狮子的口。那龙将自己的能力、座位和大权柄都给了它。

2)三个不能为他祷告的理由:

1 与埃及的关系: 神使用希律成功阻止了崛起的梦想,拆毁巴别塔,魔鬼藉着希律做世界之王成为南柯一梦。

2与世界的关系: 神定义使用他拆毁35年之久的东西方淫乱,围绕市场、资本、钱财搭建了空前规模的全球一体化资本巴别塔,神要拆毁世界一体化的巴别塔。

3与宇宙的关系:即与受造之物的关系。人类卷入玛门崇拜中, 神成功地摧毁了魔鬼藉着玛门在宇宙作王的诡计。

3)与其为希律祷告,不如为自己祷告:

1 神把怕死成奴、贪财如命的本相展示给每个人:

一是人的胆怯和贪婪赢得了希律的暴政。即是圣经上所讲的拜兽、有兽印的人。

二是兽印是一个国家结构性政策的形象性的描述。垄断了资源和市场。

2为自己悔改祷告:为基督教祷告,目的重建更新为新郎新妇的关系。

3、兽印最深的是基督教:

1)当代第一大邪教:魔鬼两大特点杀人说谎为特质。

相关经文:【约8:44】你们是出于你们的父魔鬼,你们父的私欲,你们偏要行。他从起初是杀人的,不守真理,因他心里没有真理。他说谎是出于自己,因他本来是说谎的,也是说谎之人的父。

2)当代第二大邪教:他们宣传建立了两大教义:顺服杀人者,为说谎者祷告。

4、基督教重建:顺服传道人,为传道人祷告:

1)来13:17-19到底怎样为掌权者祷告,到底顺服怎样的掌权者:什么是希伯来书或者圣经定义的掌权者,希伯来书让我们经历天开了。

2)教会圣职或牧职问题:

1藉着以经解经,可以看到教皇制、沙皇制、弟兄会-聚会所、女牧师运动、极端教区制等等的伪善与败坏;更有一切妄自己行割或没有受差遣却好为人师、撒谎成性的“犬类”。

2魔鬼总是通过“打击牧人”败坏教会。

相关经文:【利16:1-3】1利未的曾孙,哥辖的孙子,以斯哈的儿子可拉,和流便子孙中以利押的儿子大坍,亚比兰,与比勒的儿子安,2并以色列会中的二百五十个首领,就是有名望选入会中的人,在摩西面前一同起来,3聚集攻击摩西,亚伦,说,你们擅自专权。全会众个个既是圣洁,耶和华也在他们中间,你们为什么自高,超过耶和华的会众呢。

【代下26:16-19】16他既强盛,就心高气傲,以致行事邪僻,干犯耶和华他的神,进耶和华的殿,要在香坛上烧香。17祭司亚撒利雅率领耶和华勇敢的祭司八十人,跟随他进去。18他们就阻挡乌西雅王,对他说,乌西雅阿,给耶和华烧香不是你的事,乃是亚伦子孙承接圣职祭司的事。你出圣殿吧。因为你犯了罪。你行这事,耶和华神必不使你得荣耀。19乌西雅就发怒,手拿香炉要烧香。他向祭司发怒的时候,在耶和华殿中香坛旁众祭司面前,额上忽然发出大麻疯。

二、基本结构:

1、结构1:分为两部分

1)17节 :顺服掌权者:希伯来书所说的掌权者就是教会的传道人;

2)18-19节 :为掌权者祷告。

2、结构2:分为四部分:凭什么顺服掌权者、凭什么顺服传道人和牧师,教导四大理由:

1)17a节:“你们要依从那些引导你们的,且要顺服”

2)17b节:“因他们为你们的灵魂时刻儆醒,好像那将来交账的人。你们要使他们交的时候有快乐,不至忧愁。若忧愁就与你们无益了”。

3)18节

4)19节

三、具体经文解析:

第一部分:17节

经文:17你们要依从那些引导你们的,且要顺服。

因他们为你们的灵魂时刻儆醒,好像那将来交账的人。你们要使他们交的时候有快乐,不至忧愁。若忧愁就与你们无益了。

解析:

1、“引导”就是权柄,有权柄带领的意思:

1)“权杖”:权柄赐给使徒;

2)“钥匙权”:赐给教会:这对教会形成试探,因为只有教会胜过阴间的门,胜过撒但的权柄。因此魔鬼要打败教会。

1拆毁教会的方案1:首先要打败传道人,消灭牧职,因此就要废掉传道人的权柄,打击牧人,羊就分散了,成为野兽的食物。所以人人皆为祭司。

2拆毁教会方案2:高抬牧职,尤其天主教和东正教,成为教皇,凡事看得合乎中道。

2、怎样实施权柄:

教导基督徒顺服教会中的掌权者:真正的牧师就是坚持讲道

1)藉着这两个动词,即“依从”(πείθω)与“顺服”( ὑπείκω),与罗马书13章顺服是一个词。

2)顺服传道者:重读罗马书13:1-8,保罗为什么说“没有权柄不是出于神的。凡掌权的都是神所命的”?

3)圣经真理教导的权柄:藉着讲道让人悔改,走在永生的路上。

1凡不认真讲道的牧者,不需要顺服他的权柄。

关乎灵魂得救的方式,认真讲道的牧师就得顺服和接受,不以人的同意为同意。

2牧者行使权柄的方法是错的:牧职不能委身政治,坚持讲道从今时直到永远。

第二部分:18-19节

经文:18请你们为我们祷告。因我们自觉良心无亏,愿意凡事按正道而行。19我更求你们为我祷告,使我快些回到你们那里去。

解析:

1、什么样的人才是教会的掌权者,他们因为怎样的义行而值得被尊重和顺服:

1)传道人是有基本天良的人:按正道而行的人。

1他们是“良心无亏,愿意凡事按正道而行”的人(18);这否定了首先顺服希律法老的主流基督教。

2涉及到良善:原文是好、善良。教会本身的服事上。以色列家的灯光一直亮着。

2)他们常常为主受苦,为福音成了带锁链的使者(19);

1这否定了唯独教的主流教义:如果一个牧师委身婚姻家庭神学,为杀人说谎者祷告,还有什么理由让会众顺服你的权柄。

2圣经如果与当下的世界脱节,那就不是圣经。神赐给祂仆人的权柄高过四面的仇敌。

2、这样做一定会有后果:19节“我更求你们为我祷告,使我快些回到你们那里去”

1)传道人会遭遇逼迫,甚至会佩戴锁链:

1要求教会为“我们”与“我”祷告,至少说明了以下几件事,可以补充前文祷告的信息:

2常常遭遇逼迫:结合所有使徒书信和使徒行传,作者正在坐监牢,成为代锁链的福音使者,保罗为传道九死一生。

3传道人遭遇一切证明圣经的真实:禁止女牧师讲道,讲道台不是教师,使徒的经历以及当下牧师的经历,逼迫是传道人的常态。

结论:希伯来书告诉我们教会应该顺服掌权者四大理由:

1 神赐给他权柄,没有人能夺去。

2行使权柄只能藉着讲道;

3牧师自己要作一个有天良的人;

4天良是指要有逼迫最简单的见证:一生从来没有被逼迫的人不是 神的仆人。

2)为谁祷告:传道人虽然有权柄,但永远不是神。

1不能成为祷告的中保;

2“我们”和“我”只能也是代祷的对象:

一是我们在主流教会中看见诸多名牧或自以为名牧的现象:“我为你祷告”;借此显示自己有超越其他人之上的祷告特权,或与神有非同一般、超越常人的特殊关系。这都不是真的。

二是传道人虽然不是神,但必须是义人,或正在学义的人,是努力靠主行义、行道之人。

3要为义人祷告:但行义的才是义人。

一是形容词καλός和副词καλῶς在“善/好”这个概念重复两次。

二是我们”是正在悔改并在行义中开始新生活的人。“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

3)为何祷告:

1何以证明“我们”和“我”是行义之人?一般来说,当保罗请求教会为自己和同工祷告的时候,基本上是他们为福音被捆绑或在监狱中的时候。

2希伯来书13:23实际上说明了这个情况或语境,当然也让我们知道“我们”是谁。

一是教会没有必要为自己或他人求财;

二是教会要藉着祷告与那些因为传道行道而受逼迫的人祈祷。

4)谁在祷告:这里有3个“你们”,这是众教会的同工与会众。教会是不可或缺的,“教会之外无救恩”。

1教会在祷告:保罗是要求众教会的弟兄姐妹为“我们”和“我”祷告,就是为“带锁链的使者”祷告。

2也可以这样说,教会要与受难的仆人同在。

3与希伯来书13:14-16的平行:

一是特别是“可蒙悦纳”与“是神所喜悦的”之间的平行。其次,我们并不否定摩西也曾为法老祷告过,因为传道之初,神“愿万人得救”,“日头照好人也照歹人”。

二是最终神将法老和军队淹没在红海的时候,以色列中不会有任何“犬类”和“外女”为这些“君王”和“一切在位的”祷告。

2、罗13章:重读罗马书13章:顺服权柄、彼此相爱与争竞嫉妒;

相关经文:1在上有权柄的,人人当顺服他。因为没有权柄不是出于神的。凡掌权的都是神所命的。2所以抗拒掌权的,就是抗拒神的命。抗拒的必自取刑罚3作官的原不是叫行善的惧怕,乃是叫作恶的惧怕。你愿意不惧怕掌权的吗?你只要行善,就可得他的称赞。4因为他是神的用人,是与你有益的。你若作恶,却当惧怕。因为他不是空空的佩剑。他是神的用人,是伸冤的,刑罚那作恶的。5所以你们必须顺服,不但是因为刑罚,也是因为良心。6你们纳粮,也为这个缘故。因他们是神的差役,常常特管这事。7凡人所当得的,就给他。当得粮的,给他纳粮。当得税的,给他上税。当惧怕的,惧怕他。当恭敬的,恭敬他。

8凡事都不可亏欠人,惟有彼此相爱,要常以为亏欠。因为爱人的就完全了律法。9像那不可奸淫,不可杀人,不可偷盗,不可贪婪,或有别的诫命,都包在爱人如己这一句话之内了。10爱是不加害与人的,所以爱就完全了律法。

11再者,你们晓得现今就是该趁早睡醒的时候,因为我们得救,现今比初信的时候更近了。12黑夜已深,白昼将近。我们就当脱去暗昧的行为,带上光明的兵器。13行事为人要端正,好像行在白昼。不可荒宴醉酒。不可好色邪荡。不可争竞嫉妒。14总要披戴主耶稣基督,不要为肉体安排,去放纵私欲。

解析:

1)罗12-13章讲论教会内部的事:教会权柄都是 神所赐的。

1掌权的应该是天良无愧的人,教人行善,作正经事和捐输的事。

2“用人”原文就是使徒书信中的“指示”,指 神的指示。

“他是神的用人,是伸冤的,刑罚那作恶的”。希律不是伸冤的,是制造冤狱的(施洗约翰的殉道)。

2)6节“纳粮上税”主流认为是指向民事权柄,而不是教会权柄:

1我们认为这句经文应该是比方:所谓的“纳粮上税”,纳粮翻译为上税,类比上文捐输的事,即来13:15-16节。

2从行文本身看也是比喻:6-7节“纳粮为这个缘故”,就像你们在世界向当官的纳粮一样,同样的原因,神的用人也在教会负责捐输的事。

3罗13章前后文都在讲教会:

一是1-7节指基督徒与世界的关系的话,没有办法与前后经文相吻合。

二是8节彼此相爱是指教会会众捐输的事是对传道人的爱。平行经文是加6章;提前5章。

三是什么造成对教会、对牧师不彼此相爱了:13节,教会的撕裂和对讲道台的攻击很多方面出于人性的嫉妒。对教导的人心存反感是人性,嫉妒如阴间般残忍。

四是11-14节会众与牧师之间的彼此相爱:表现在教导与顺从的关系,有时表现为纳粮和捐输的事。

3)罗13章信息藉着来13章信息权柄归到了传道人,符合主耶稣的教导。

3、可6章来解释罗13章:

相关经文:【可6:7】耶稣叫了十二个门徒来,差遣他们两个两个地出去,也赐给他们权柄,制伏污鬼,

【可6:8】并且嘱咐他们:“行路的时候不要带食物和口袋,腰袋里也不要带钱,除了拐杖以外,什么都不要带,

【可6:9】只要穿鞋,也不要穿两件褂子。”

【可6:10】又对他们说:“你们无论到何处,进了人的家,就住在那里,直到离开那地方。

【可6:11】何处的人不接待你们,不听你们,你们离开那里的时候,就把脚上的尘土跺下去,对他们作见证。”

【可6:12】门徒就出去传道,叫人悔改,

【可6:13】又赶出许多的鬼,用油抹了许多病人,治好他们。

1)权柄是从 神赐的:制服污鬼。

2)纳粮纳税:不带钱和粮,因为有会众捐输,带杖就是权柄。

四、应用:我们如何对待教区的权柄:

1、顺服权柄有个限度:

1)保罗如果完全顺服祭司长的权柄,就不会有祭司长给他的判决。

2)如果以色列顺服拜登的权柄:就不会解救四个人质,徒4-5章,徒4:19-5:29顺从神,不顺从是应当的。

3)顺服的标准:传道人是否符合 神的旨意。

1圣职是否 神所设立的;

2是否符合圣经。

2、圣经没有教区的概念,但众教会联合形成教区是有益的,权力来自众教会的授权:

1)教区是公共的服务机构:协调各个教会的行动。特别是在末世,我们要形成耶和华的军队,需要联合起来。

2)圣经讲得顺服掌权者仅仅是在教会当中辛苦传道和治理你们的人,不是任何其他的权柄,顺服上一级的权柄就是基督。圣经根据:来13:17。

相关经文:【帖前5:12】弟兄们,我们劝你们敬重那在你们中间劳苦的人,就是在主里面治理你们、劝戒你们的。

【提前5:17】那善于管理教会的长老,当以为配受加倍的敬奉。那劳苦传道教导人的,更当如此。(加6)

【加2:4】因为有偷着引进来的假弟兄,私下窥探我们在基督耶稣里的自由,要叫我们作奴仆。5我们就是一刻的工夫也没有容让顺服他们,为要叫福音的真理仍存在你们中间。

3)我们也会建立CSMP 的教区,会覆盖全球:

1教区是一个服务机构:教训是所谓的教区永远不是一个官僚机构。

2包括将来教区的主席在内,没有高于地方传道人的权柄。

3牧师也要符合顺服掌权者的四个条件,如不符合离开就好。

4我们也不可以勾引地方教会的同工会众去针对他们的牧师。

5劝勉告牧师的弟兄姐妹顺服他们的牧师。

结论:牧师是当被尊重的,魔鬼拆毁我们就是藉着攻打牧师开始的。

牧师要警醒,用来13:17-19节对照自己:

第一是否是按立的牧师;合法授权的牧师还是妄自行割的犬类。

第二你是否是一个尽心尽意尽力传道的牧师吗?

第三你尝尝自觉天良亏欠,你是否悔改呢?

第四你是否遭遇过逼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