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伯来书第29课11:8-21回家的路

·

2 min read

一、引论:

1、回家的路:人生是一场回家之旅,这是人生的本质和意义。

1)乡愁:有圣经背景和神学的根源,从圣经角度看人回家的需求是根深蒂固的天命。中国乡愁文学主题三大根源:

1离开家却没有找到新家;

2找不到新家也回不去:家不再是家,离家是一去不返的旅行;

3客死他乡:无神论的结局。

2)圣经有两场回家之旅:共同特点是从一个家出发到另外一个家。

1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从一个家到另一个家。

2从伊甸园到应许之地回家之旅。

3)人因此被分为两类人:

1离开家却找不到新家的人:乡愁真正的根源。

2离开家找到新家的人:

4)天家:我们是一小群离开家找到新家,正走在回家的路上。

1虽然天家没有完全成为我们的生活。

2天家开始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离开血肉相连的父家,本族本地,我们弟兄姐妹彼此成为家人。

3 神指着亚伯拉罕讲述回家的道路,正在成为我们新生命、新生活的一部分。

2、从希伯来书来看亚伯拉罕为什么启程带领家人离开家进入新的家?

1)亚伯拉罕离开的背景:地上满了强暴,世界在 神面前败坏了,居住的环境被咒诅了,充满了强暴和死亡的地方,人们终日思想尽都是恶。

1完全没有指望,人类必须启程,寻找可安息之地。

2回家之旅 神是导演:当强暴即将临到时, 神搭救了亚伯拉罕一家,带领他离开本族父家,到 神应许的新家去。

3一家移民:举家移民一起回家。

一是夫妻合为一体共同的信仰;

二是父子移民:五代人,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约瑟和二个儿子。

相关经文:【创6:11】世界在 神面前败坏,地上满了强暴。

【创10:10】他国的起头是巴别、以力(译伊拉克)、亚甲、甲尼,都在示拿地。

2)死亡的催逼-哈兰的死亡:这是亚伯拉罕离开后经历的第一个死亡信息。(创11:28)

1人类历史除了亚伯被杀之后第一个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剧,哈兰如何死不知道,但确实死在他父亲之前,在当时是极不寻常的事件。

2哈兰之死标志着巴别塔人类文明中心出现道德灾变。

3)撒拉不生育没有孩子(创11:29-30):女人不生育意味着咒诅, 神咒诅了那里的人,必须离开。

4)父亲他拉死亡事件(创11:32):他拉代表主流基督教的半途而废,离开了吾珥但没有进入迦南,客死他乡。

1重复一个词“哈兰”一个是人名、一个是地名:他拉为了记念哈兰的夭折,给这地命名叫哈兰,有可能性。

2死亡作王覆盖了每个人:哈兰之死给家族带来巨大的道德阴影,他拉家族都活在死亡的重担之下,

一是这也是人类思想的基本状况。

二是关于死本身成为宗教哲学共同的话题:这些思想没有希望、没有复活、没有主日、没有天家。

相关经文:【创11:28-32】哈兰死在他的本地迦勒底的吾珥,在他父亲他拉之先。29亚伯兰、拿鹤各娶了妻:亚伯兰的妻子名叫撒莱;拿鹤的妻子名叫密迦,是哈兰的女儿;哈兰是密迦和亦迦的父亲。30撒莱不生育,没有孩子。31他拉带着他儿子亚伯兰和他孙子哈兰的儿子罗得,并他儿妇亚伯兰的妻子撒莱,出了迦勒底的吾珥,要往迦南地去。他们走到哈兰就住在那里。32他拉共活了二百零五岁,就死在哈兰。

5)离开很重要“离开本地、本族、本家”:基督徒天路历程真的不能拖家带口纠缠,无法真正侍奉 神。亚伯拉罕最终只带着罗得开始回家之旅。

6)来11:8-21节重新解释了亚伯拉罕离开一个家到另一个家真正的神学含义,新家在方舟和方舟之后新天新地的希望之上。

3、死而复活的核心:首尾呼应(8-12,17-21)的概念不仅包括四个人物(夫妻/父子);也包括关于“死而复活”这个核心信仰贯穿始终。

1)家乡和城市的全新阐述:这指向国度的完全降临。

相关经文:【约14:1-4】1你们心里不要忧愁。你们信神,也当信我。2在我父的家里,有许多住处。若是没有,我就早已告诉你们了。我去原是为你们预备地方去。3我若去为你们预备了地方,就必再来接你们到我那里去,我在哪里,叫你们也在哪里。4我往哪里去,你们知道。那条路,你们也知道。

2)注意“城”的概念在第10节、16节中的重复:信息最终应验在启示录21-22章的圣城,全家人终于到家了。

相关经文:【启21:1-5】1我又看见一个新天新地。因为先前的天地已经过去了。海也不再有了。2我又看见圣城新耶路撒冷由神那里从天而降,预备好了,就如新妇妆饰整齐,等候丈夫。3我听见有大声音从宝座出来说,看哪,神的帐幕在人间。他要与人同住,他们要作他的子民,神要亲自与他们同在,作他们的神。4神要擦去他们一切的眼泪。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号,疼痛,因为以前的事都过去了。5坐宝座的说,看哪,我将一切都更新了。又说,你要写上。因这些话是可信的,是真实的。

二、基本结构:

1、8-12节 夫妻:主题是离开家乡。亚伯拉罕和撒拉怎样离开迦勒底的吾珥去应许之地。

2、13-16节 归程:主题是仰望家乡。回家的意义-回家之路,还没有得着家乡,我们处在对回家的盼望之中;这是 神对人、对历史是莫大的祝福:更美的家乡:

1)人活在信心当中,因此有了信仰,我们是顾念所不见的;

2)这个家没有到来,我们的未来、人生具有无限的可能性,激发一代又一代的人向更美的方向前进,直到主耶稣复临。

3)耶稣基督为真理的缘故,为我们开放了未来:

1真理没有边界、家乡没有边界,我们一直在路上,我们的天空有无限的可能性,真理叫我们得以自由。

2告别教义的狂妄,为我们圈定了真理的边界。

3弃绝暴君对我们的控制权和主导权。

3、17-21节 父子:主题是到达的方法。一代又一代人前赴后继地将信心坚持到底,每一代基督徒都是回家不可缺少的一站,逐步的完备。

1)进一步提到以撒和雅各他们的信心之旅,为了证明亚伯拉罕的信心。

2)阐述回家之旅是如何可能的(约瑟放到下一个单元),每一个基督徒都是回家路上一小段历程,不可或缺。

三、具体经文解析:

第一部分:8-12节,回家开始的过程:因信、圣城、因信

经文:8亚伯拉罕因着信,蒙召的时候,就遵命出去,往将来要得为业的地方去。出去的时候,还不知往哪里去。9他因着信,就在所应许之地作客,好像在异地居住帐棚,与那同蒙一个应许的以撒,雅各一样。

10因为他等候那座有根基的城,就是神所经营所建造的。

11因着信,连撒拉自己,虽然过了生育的岁数,还能怀孕。因他以为那应许他的是可信的。12所以从一个仿佛已死的人就生出子孙,如同天上的星那样众多,海边的沙那样无数。

解析:

1、因信8-9节:

经文:“亚伯拉罕因着信,蒙召的时候,就遵命出去,往将来要得为业的地方去。出去的时候,还不知往哪里去。9他因着信,就在所应许之地作客,好像在异地居住帐棚,与那同蒙一个应许的以撒,雅各一样”

1)首尾呼应新造的男人和女人:他们共同侍奉的是教会,即“那座有根基的城,就是神所经营所建造的”。

2)怎样开始回家之旅(亚伯罕启程与行程)?需要5个条件:

1因信:相信 神的话,出于信仰,为了信仰。

2天命:蒙召遵命,不是照自己的意思去哪里,而是顺服 神的呼召和差遣。

3目的:“往将来要得为业的地方去”,一路倾听 神的话。

一是细心听 神的声音: 神的引领,创12、15、17、22章 神不断地指导亚伯拉罕当行的路,谦卑地倾听 神的声音, 神会指示我们当走的路,不要走错。

二是委身教会,去侍奉神的国。不是去开创和经验自己的家业或项目。

4状况:“出去的时候,还不知往哪里去”。我们自己不可能决定侍奉的时间(“出去的时候”)和地点(还不知道往哪里去)。如果我们决定时间和地点,就不是“与神同行”。

5见证:教导儿女持守信仰作同样的见证:教会在世界里,主耶稣道成肉身,主说我的国不属这世界,因此教会不要变成世界的一部分。

一是侍奉主,而不是侍奉世界:“他因着信,就在所应许之地作客,好像在异地居住帐棚,与那同蒙一个应许的以撒,雅各一样”。

二是我们是寄居者,教会在世界里寄居,我们的儿女也应如此继续回家之旅。

三是亚伯拉罕的约也是以撒和雅各的约。

2、圣城10节:这个家是 神建造的。

经文:“因为他等候那座有根基的城,就是神所经营所建造的”

1)教会是“神所创造(τεχνίτης)所建造(δημιουργός)的”;任何人不可以拆毁。

相关经文:【太16:18】我还告诉你: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磐石上,阴间的权柄不能胜过他(“权柄”原文作“门”)。

2)教会并无大小:教会就是“这小群”,不可藐视神的家。无论我们是谁或我们以为我们是谁,不要看自己的“特殊情况”过于当看的

相关经文:【路12:32】你们这小群,不要惧怕,因为你们的父,乐意把国赐给你们。

3、因信11-12节:新造的男人和女人,隽别于亚当与夏娃,他们一起回家。

经文:“因着信,连撒拉自己,虽然过了生育的岁数,还能怀孕。因他以为那应许他的是可信的。12所以从一个仿佛已死的人就生出子孙,如同天上的星那样众多,海边的沙那样无数”

1)“撒拉自己”(αὐτὴ Σάρρα,Sara herself),“还能怀孕”吗?还能“从一个仿佛已死的人就生出子孙”来吗?能。撒拉自己没有这个能力,需要接受神所添加的能力(καταβολὴν σπέρματος,received strength)。经验和知识,力量和潜能,都被生活与人性耗尽了。撒拉需要从神的真理那里支取能力。

2)“怀孕、新生”: 神让我们有重生的可能,新生命的可能。

1无论到了什么年纪,撒拉仍要重生出新的生命来:仍要在渐渐更新中作贤德的妇人(箴31:10-31)。

2悔改吧,何必灭亡呢,主必不弃。

3)应用:撒拉的见证是活出新生命的见证。

1我们的一生不断重生,生命在更新,教导也在不断更新;

2 神藉着我们身体的衰弱、生活的挑战、世界里的搅扰,让我们经历撒拉的重生,使徒约翰的见证,我们永远要悔改,不断更新。

3见证不意味着我们今生就能到达家乡。

第二部分:13-16节,未得、坚持、不回

经文:13这些人都是存着信心死的,并没有得着所应许的,却从远处望见,且欢喜迎接,又承认自己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14说这样话的人,是表明自己要找一个家乡。

摩西为仆人,在神的全家诚然尽忠,为要证明将来必传说的事。6但基督为儿子,治理神的家。我们若将可夸的盼望和胆量,坚持到底,便是他的家了”(3:14,6:15;启2:4-5)

15他们若想念所离开的家乡,还有可以回去的机会。16他们却羡慕一个更美的家乡,就是在天上的。所以神被称为他们的神,并不以为耻。因为他已经给他们预备了一座城。

解析:

1、未得13-14a节:

经文:“这些人都是存着信心死的,并没有得着所应许的,却从远处望见,且欢喜迎接,又承认自己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14说这样话的人,是表明自己要找一个家乡”

1)信心之父没得着,约瑟客死他乡,

希伯来书已经定义了何为家乡:家乡就是家所在的地方,而坚持到底是家乡。

2)必有更美的春天为神的子民存留;为我们预备地方的祂是何等疼爱我们。

2、坚持14b节:

经文:“摩西为仆人,在神的全家诚然尽忠,为要证明将来必传说的事。6但基督为儿子,治理神的家。我们若将可夸的盼望和胆量,坚持到底,便是他的家了”

1)我们都将在“信”中死去,这是定命:“这些人都是存着信心死的,并没有得着所应许的”。思想什么我们的信仰,“从远处看见欢喜迎 接”,我们是欢喜快乐的,因为我们知道我们走的路只是一小段的侍奉和见证,有 神悦纳就足矣。

1摩西,在神的家中尽忠40年,也未能进入应许之地;我们比他还大吗?我们必摩西更在神的家尽忠了吗?

2雅各和约瑟,到死也只是客死他乡,未能回到应许之地。我们比约瑟还义吗,必他遭遇的冤狱和苦难还多吗?

3保罗、彼得生命都献给了天国的福音,他们为此殉道。

2)坚持就是家:神圣的坚持,我们就是天家。家人的关系不可以拆散,属灵意义上的血肉相连。

1七间教会没有一间让人满意,

2使徒约翰临老被囚在海岛上,他要去哪里?像金子一样被 神看为宝贵。

相关经文:【来3:14】我们若将起初确实的信心坚持到底,就在基督里有份了。

【来6:15】这样,亚伯拉罕既恒久忍耐,就得了所应许的。

【启2:4-5】然而,有一件事我要责备你,就是你把起初的爱心离弃了。5所以应当回想你是从哪里坠落的,并要悔改,行起初所行的事。你若不悔改,我就临到你那里,把你的灯台从原处挪去。

相关经文:【诗139:1-7】1耶和华阿,你已经鉴察我,认识我。2我坐下,我起来,你都晓得。你从远处知道我的意念。3我行路,我躺卧,你都细察,你也深知我一切所行的。4耶和华阿,我舌头上的话,你没有一句不知道的。5你在我前后环绕我,按手在我身上。6这样的知识奇妙,是我不能测的。至高,是我不能及的。7我往那里去躲避你的灵。我往那里逃躲避你的面。

3、不回15-16节:

经文:“他们若想念所离开的家乡,还有可以回去的机会。16他们却羡慕一个更美的家乡,就是在天上的。所以神被称为他们的神,并不以为耻。因为他已经给他们预备了一座城”

1)这是两个家乡:离开的家乡和所要去的家乡。

2)“不以为耻”:世人认为没有得着所应许的,信仰有什么用。这段经文告诉我们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1保罗不以福音为耻辱:羞辱和鄙视会逼迫基督徒,我们也当不以小小教会和雨水中荒凉的称为耻。

2因为 神为我们预备了一座城,更美的家乡恰恰是从这里开始的。

相关经文:【马8:38】所以神被称为他们的神,并不以为耻。因为他已经给他们预备了一座城。

3真正可耻的(ἐπαισχύνομαι)是该隐的流离飘荡。

第三部分:17-21节,新型的父子关系

经文:17亚伯拉罕因着信,被试验的时候,就把以撒献上。这便是那欢喜领受应许的,将自己独生的儿子献上。18论到这儿子曾有话说,从以撒生的才要称为你的后裔。19他以为神还能叫人从死里复活。他也仿佛从死中得回他的儿子来。

20以撒因着信,就指着将来的事,给雅各以扫祝福。

21雅各因着信,临死的时候,给约瑟的两个儿子各自祝福,扶着杖头敬拜神。

解析:这是三位老人将死之信:三个父子关系告诉我们回家应该做什么,怎样持守回家的路?

1、亚伯拉罕:亚伯拉罕和以撒的关系强调的是把我们最宝贵的舍弃献上。

经文:“亚伯拉罕因着信,被试验的时候,就把以撒献上。这便是那欢喜领受应许的,将自己独生的儿子献上”

1)亚伯拉罕也是亚伯,是献祭、舍己、牺牲的典范。

1献上宝贵的恩赐和财富:他献上或舍弃的不是一般的礼物,而是自己最爱的儿子。有人为教会放下一切,这是信仰。

相关经文:【太19:27-30】27彼得就对他说,看哪,我们已经撇下所有的跟从你,将来我们要得什么呢?28耶稣说,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这跟从我的人,到复兴的时候,人子坐在他荣耀的宝座上,你们也要坐在十二个宝座上,审判以色列十二个支派。29凡为我的名撇下房屋,或是弟兄,姐妹,父亲,母亲,(有古卷添妻子),儿女,田地的,必要得着百倍,并且承受永生。30然而有许多在前的将要在后,在后的将要在前。

2回家的路上一代代保罗、巴拿巴就这样连接在一起,形成回家的道路。

一是回家的路就是把最爱的献出来。

二是教会不勉强任何人,福音不勉强人:所以这里又一次提到“欢喜领受应许”(13,17),喜乐的生活。

2)亚伯拉罕相信复活:献上以撒,归根结底是相信基督的复活。亚伯拉罕如按世界的标准得着自己的儿子,就会失去自己的儿子。但按天国的逻辑,失去儿子,反而得着了儿子。

2、以撒:“以撒因着信,就指着将来的事,给雅各以扫祝福”

1)以撒对雅各的祝福主要关切以色列与外邦人之间的治理关系:基督徒要把自己的信仰传给自己的儿女。

2)我们至少注意三大事实:

1以撒给雅各的祝福,与神对亚伯拉罕的立约和祝福是一致的:政治祝福,后裔中有人要作王的。

相关经文:【创12:1-3】1耶和华对亚伯兰说,你要离开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2我必叫你成为大国,我必赐福给你,叫你的名为大,你也要叫别人得福。3为你祝福的,我必赐福与他。那咒诅你的,我必咒诅他,地上的万族都要因你得福。

2永约:把耶稣基督作王当作诚实的常识的表述,这是基督教重建的基本方面。都关涉道“政治”,不可以把世界交给魔鬼,让基督和真理在地上扩张祂的国度,管理治理全地,愿祂的国降临(创17:1-8)。

3亚伯拉罕以撒和雅各都没有看见这一切成为现实,但是他们信 神。

3、雅各:“雅各因着信,临死的时候,给约瑟的两个儿子各自祝福,扶着杖头敬拜神”

1)教会的真正谦卑:两个孩子祝福,雅各对约瑟双子的祝福更多与教会内部治理相关。以法莲在玛拿西之上。所谓后来的要在先。

1“自卑的必升为高,自高的必降为卑”。

2基督教内部最大的威胁:最需要我们重生的即我们灵里的骄傲。我们要真正的降卑。

2)真正的降卑分为两点:这是我们与世人真正的区别

1在圣经面前让一切教义变为粪土:让我们知道圣经无限的大,我们只是海中捡贝壳的孩子;

2我们的讲论、教导、见证、生命、教会、家庭,每年都要更新改变重生。体谅别人生活的重担量力而行。

3)天路历程没有终点:“扶着杖头敬拜神”:

1我们侍奉 神到什么地步?身体虽然衰败,但不丢弃手中的杖。

2永不放弃:永不退休,我们欢喜快乐地扶着杖头继续敬拜 神。

3我们在地上作君王的权柄:摩西手中的杖和亚伦手中的杖是同一个杖。举起来,或扶杖而立。如同神所膏立的君王。

4生命不止,回家不休:回家的路生生死死,永不止息。

四、应用:回家路上的试探:乡愁简史

1、假路的试探、如何教导儿女、面对我们自己可能面临的试探:

1)箴言书的背景下,看见总有一位淫妇诱导你那是回家的路。

2)亚伯拉罕、以撒在埃及面对法老,都有另一条回家之路的试探与诱惑。

3)另外一条回家的路构成了古代文明共同的文化本色:四大古代文明分别提供了四条启蒙回家的路影响至今,在上古时期如何引诱亚伯拉罕偏行己路,今天也怎样勾引整个时代和人类离开基督的路,走另外一条回家的路及死亡之路。

2、乡愁简史: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摘自诗经):回家之路在四大文明构成的试探:

1)挪亚到亚伯拉罕时期:对应主前2700年

1魔鬼藉着宁录统治的巴别塔文明,贡献人类最古老诗《吉尔伽美什》,是乌鲁克的国王(创10:10以力,即后来的伊拉克),就是迦勒底吾珥的地方,也是亚伯拉罕启程的地方。

2 神行的神迹是拆毁巴别塔:但吉尔伽美什一生功绩就是重建乌鲁克的城墙。

3回家之路就是重建家乡乌鲁克:被推翻的文明重新焕发生机,重新被建造。

4与亚伯拉罕离开吾珥形成对立: 神的对策是让亚伯拉罕彻底放弃。

结论:回家的路就是重建家乡。

2)亚伯拉罕时代:古埃及时代,主前2000年,最早出现的文献《棺木文书》,整个世界藉着埃及文明获得的宗教感和死亡仪式,死亡被未知化了。后来在摩西主前1500年,被改编为《亡灵书》,古埃及创造了名著领先世界。

1雅各和约瑟在埃及有个共同结局:是棺木,木乃伊,是埃及宗教文化的高峰,寄托着埃及人对死亡超越的终极关切。

2棺木之书透露大量信息,死亡归宿目的胜过第二次死亡。

3死亡就是家乡:只有埃及文明把家乡定义为死亡之乡,人死了就是回家。

4第二次死亡整全真理是启示录:

5理解主耶稣为什么逃亡埃及?(思考题)

结论:回家的路是死亡。

3)大卫所罗门时代:印度、伊朗。主前1000年,

1第一部宗教典籍《梨俱吠陀》:成为印度思想的源头。

2内中有一个假基督叫因陀罗,一生见证是杀死蛇妖、保卫家乡。

结论:回家之路是保卫家乡。

4)希腊荷马史诗:主前8世纪,

1《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代表人类文明,找到新的家乡即女人。

2返回女人:主角海伦(淫妇的化身),为了她展开战争。

3战后回家之旅就是奥德赛故事,奥德修斯妻子叫珀涅罗珀(织女之意),贤德妇人的化身,一生忠贞不二。

4两个女人平行了圣经中的巴比伦与耶路撒冷。(启18章)现代的女性取代天上的耶路撒冷构成巨大的试探,跌倒人太多了。以婚姻家庭、女性为安息之所的人注定要跌到破碎。

5这个时代是何西亚时代(北国以色列最后一位君主,亡于亚述帝国)。

结论:女人成为家,家乡即返回女人。

5)中国上古之书:尚书之上,此地有丛山峻岭茂林修竹,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1最古老中国文献据说是三坟即高大的土丘,是帝王创造的。

2可能与古埃及棺木文学相关,很可能从古埃及来的,象形文字与偶像崇拜同出一辙,帝王创造的)

结论:家乡返回祖宗(主说祖宗是罪人)、帝王术与祖国(与天家对立)。

3、藉着经文,我们如何胜过试探?

1)我们必须学会分辨:回避以上四重离乡的迷路和试探。

2)回到圣经我们的家乡是耶路撒冷,教会本身在重建中,没有完美的珀涅罗珀,我们一直在回家的路上。

3)我们怎样做父母:教导儿女走正确的回家之路。将自己的信仰示范、教导给儿女。

4)我们怎样建造主日学:就是依据圣经未本的成人中心主义,就是要教训他们,以神说教训儿女即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