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太福音第23课17:24-27教会免税

·

1 min read

一、引言:

1、夺回钥匙权是重建基督教的本质:预苦期大斋节四十天,我们刻苦己心、认罪悔改、更新建造有个特别重要的事项,为基督教长期以来失去钥匙权而认罪悔改。

2、主流邪教以非政治攻击讲道台:没有教会就不可能有政治,没有教会就不可能有按照神的旨意治理这地的政府。

3、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义人为远东开启一扇得救的门。

4、末世论信息:神必审判。人祸导致的经济危机,天罚导致的政治黑暗。上帝七眼察看全地,因此一定会审判恶人。

人祸、天罚预示着基督的两次降临、人类三个基本维度的框架:人祸十字架、天罚大宝座、教会为基督两次降临作见证。

1)人类人祸最高表示是十字架:人类作恶的登峰造极相当于耶稣基督第一次来所经历的。

2)天罚指向基督的第二次降临:

3)在耶稣基督两次降临中间是教会的历史:为基督两次降临作见证。

末世论三个基本信息在太17章得到了简明扼要的启示。

二、基本结构:

1、24节 第一试探:

1)人祸,以钱财为上帝,税赋的重担临到人类,临到上帝的儿子和众子,恶人追上门讨要丁税,耶稣要纳税。相关经文:路2章凯撒要求全地的人编户报名上册作为征税根据。

2)预示耶稣基督第一次降临。

2、25-26节 教会免税:

1)“儿子”是复数,不仅仅指基督,包含祂的门徒和儿女(我们)。

2)主耶稣教导基督徒可以不纳税。推翻主流对罗13章、彼前2章关于所谓顺服人的一切制度、纳税给一切掌权者诡诈的解释。

3)主耶稣两次降临中间教会的历史,住在真理的自由之中。“免税”原文是自由。

3、27节 胜过试探:

1)魔鬼想把主耶稣试探成一个抗税的政治领袖。

2)主耶稣剑走偏锋,开辟了一条路,主耶稣纳税是一个最短的神迹,也是最深刻的神迹,重点讲述。

3)预示耶稣基督第二次降临,审判大鱼。

4、回顾太17章与马可福音相同信息:让我们看到发生了三件大事:

1)17:1-9登山变相:

1显示耶稣基督是神的儿子,与证道经文中儿子呼应。

2我们看到彼得第二次软弱(第一次软弱拦阻耶稣基督走十字架道路):彼得要建三座棚留在山上(彼得即躺平的基督教的化身:留在旷野,唯独信心,只知道基督并祂钉十字架),魔鬼看到彼得的软弱和对真理的偏离,因此有收丁税的来见彼得(制造矛盾和嫌隙)。

一是因为彼得要被建造成教会的磐石,这是魔鬼不能容忍的:像天主教高抬彼得、对彼得进行试探。

二是彼得对主耶稣讲道方式遇到的危险心里有斗争。

2)17:10-23主耶稣两次预言祂要受难和赶鬼(与魔鬼对彼得试探有关):魔鬼想要拆毁教会的进攻行动。

1耶稣挑战彼得留在山上不去耶路撒冷的建议。

2赶鬼中的污鬼会找到反扑的机会:捆绑了税吏试探彼得,因此有收丁税的税吏来见彼得。

三、重点经文解析:(17章其他经文解析参考马可福音课程)

第一部分:24节,阴间、罪人、鬼魔

经文:24到了迦百农,(9:1,11:23-24,17:1-9,14-21)

有收丁税的人来见彼得说,(9:9-13,16:18-19)

你们的先生不纳丁税吗?(22:15-22;4:3,创3:14-15;出30:11-16,25:1-2;尼10:32-33)

解析:原文是他们到了迦百农,“他们”指耶稣基督和祂的门徒,从变相山下来到了迦百农。

1、阴间24a节:

1)背景是迦百农特点:

1迦百农是小的世界:耶稣基督道成肉身就是要进入自己的世界,耶稣的第二故乡太9:1到了自己的城。

2自己的世界成为敌基督的据点,11:23-24对迦百农的审判。

2)魔鬼从钱财入手妄图定罪耶稣。

2、罪人24b节:

1)收丁税的原文是复数(好多丁税)。

2)丁税原文指的是圣殿税:这里的丁税与下文的丁税概念原文是一个字,指的是圣殿税,因此才能理解主耶稣的比喻,神的殿,神不可能向祂的儿子收税,只向外人收税。

1教会历史上解释不同:教父世代讲的丁税指的是政府税收,凯撒希律所收的人头税。

2指有权柄的人向人所收的税。

3征税的背景:此时的圣殿已经不是圣殿的概念了:当下的圣殿与凯撒执政的当局没有区别,是黑暗统治权势的宗教方式。

一是主耶稣多次讲圣殿已经被变成贼窝了。

二是主耶稣多次讲这个圣殿要被拆毁了,三天要重建圣殿。

4理解征税的背景,针对征税的宗教权柄基督徒应该怎么办:

3、鬼魔24c节:在彼得面前控告耶稣:

1)税吏(税吏马太得救,更多的税吏成为魔鬼使用的罪人)来找彼得,控告耶稣不纳税。

纳税出现两次:

1这里的经文。

2纳税给凯撒可以不可以。

3两段信息不同在两方面:

一是这里讲的是基督徒纳税给圣殿当局问题。

二是纳税给凯撒讲的是犹太人纳税给罗马凯撒当局问题。

三是结局是相同的,都纳税了。

2)控告使用疑问句:“你们的先生不纳丁税吗”?

1“丁税”概念相关旧约经文:出30:11-16,25:1-2;尼10:32-33。

2圣殿税已经不是奉献给耶和华了:根据旧约律法丁税的数量是半舍克勒,相当于交给耶和华圣殿奉献的价值。

3乐捐:给圣殿奉献基本上是自愿的,不是强制手段。

一是税吏强制收取圣殿税时,看到政治黑暗。

二是宗教的可怜:钥匙权丢了,经济的败坏,信仰奉献是自由。

4思想:在黑暗的世代,关于圣殿税基督徒是否应该纳税。

第二部分:25-26节,彼得、神子(前后呼应)

经文:25彼得说,纳。(罗13:6-8, 彼前2:13)

他进了屋子,耶稣先向他说,西门,你的意思如何。世上的君王,向谁征收关税丁税。是向自己的儿子呢?是向外人呢?

26彼得说,是向外人。

耶稣说,既然如此,儿子就可以免税了。(约8:36;罗8:14,加3:26, 5:1,林前7:23; 12:6,21:12-17,23:38,24:2,26:61,27:40)

解析:

1、彼得25a节:

1)显示彼得狡猾:

2)他想表明主流基督教立场:顺服掌权者,当纳。

2、神子25b节:

1)神性:耶稣知道发生的事“耶稣先向他说”。

2)耶稣教导建造彼得(世人)的良机:一个比喻、一个神迹。建造了教会与世界完美的关系:

1“西门,你的意思如何”耶稣让彼得好好想想教会、基督徒如何面对,进入世界不能回避与世界的关系。

2“世上的君王”是负面的概念,相关经文诗2世上众王。

3)比喻:世上君王向谁征税,是向自己的儿子(复数)还是外人?

3、彼得26a节:“彼得说,是向外人”。

4、神子26b节:主耶稣的结论,自由宣言,人权宪章核心真理,包含几重比喻:

1)世上的王与天国的王之间的比喻:世上的王都不向自己孩子征税,天国的王也不应该向自己儿女征税。

2)天国的国度是指圣殿(教会),圣殿属于天父,征收圣殿税不应该向儿子征收。

3)谁是圣殿里的儿子:基督和祂的门徒。

4)免税即自由之意:儿子们(基督徒)自由了,动词出现约8:36神的儿子说你们自由了你们就真自由了。

5)结论:圣殿与整个世界都属于神的,基督与祂的门徒在圣殿不需要纳税。

1主耶稣说天国近了你们应当悔改,神的儿子靠圣灵赶鬼是神的国临到你们了,圣经大量信息告诉我们全地都属于耶和华。

2圣经常识:真理的根据,全世界所有权柄在教会生活方面都不应该向基督徒征税。在基督教国家教会是免税的。

3注意基督徒在基督教国家商业活动需要纳税:原则上与政府的民事契约,认可服从管理,包括缴纳税款用于建造公共设施。但在非基督教国家里抗税是每个公民包括基督徒的天职,远离罪恶。

第三部分:27节,怜悯、大鱼、渔夫

经文:27但恐怕绊倒他们,(5:29-30,11:6,13:21,15:12; 22:15-22, 徒16:27-34)

你且往海边去钓鱼(伯12:6-10诗50:7-15,148:7-13),把先钓上来的鱼拿起来,(诗74:12-14,赛27:1,51:7-9; 耶51:33-37,结29:2-6,32:1-5)

开了它的口,必得一块钱(伯20:5。 耶51:44,创3:15),可以拿去给他们,作你我的税银。(太4:18-19,约21)

解析:

1、怜悯27a节:翻译问题,触犯不对,原文是绊倒他们。

1)免税自由:自由与强制对立,指人拥有一种权柄。缴税也是对自由意志的行使,有做与不做的意志自由。基督徒享有免税的自由但不意味做商业活动绝对不可以交税。

2)什么情况下要缴税:“恐怕绊倒他们”:如果拿撒勒人都拒绝缴税,会有三种必然后果:

1他们会对基督和我们的信仰会有合乎逻辑的结论:如果不缴有了世人常见的结论,我们和他们一样都是财神教,钱成为上帝,经济的利益动用了天国的权柄。

2他们一定会起来暴力执法:使税吏罪上加罪,主耶稣怜悯心肠,给他们悔改机会,免得将来会面临更重的审判。

3如果拒缴阻挡了十字架道路:把耶稣彼得及门徒被抓,他们会为钱财问题既影响了他们祛病赶鬼传道,也阻碍了他们去耶路撒冷走十字架道路。

3)以上三条奠定了基督徒处理钱财问题的根基,有了真自由:凯撒的归凯撒成为这个事件的注解:

1基督徒在世界虽然有免税的自由,但是当权柄的行使抵挡了真理福音时候,我们可以把免税权柄让渡出去。

2凯撒的归凯撒理解:即钱财属于我们,我们有免税的自由,但如果把钱财看得重要时候,我们不选择争战,而是缴税。

一是钱财很重要,但如果钱财影响到我们的关系时,建议我们让步,这是真自由。

二是在基督徒夫妻关系中,如果为钱财争战是不值得的,把第二利益上升为第一利益,钱比丈夫或妻子更重要。

结论:主为了信仰而妥协,靠真理得自由,给我们智慧去处理第一试探所捆绑的现实问题。26-27节真正教导我们,虽然在钱财上有权柄,但如果影响到我们的信仰时,我们可以选择让步。打开了我们处理经济纠纷的钥匙,不要把次要东西当成首要的东西,不仅是夫妻关系、亲子关系、邻里之间、教会的弟兄姐妹之间,永远不为钱财翻脸。

相关经文:【提前6:7】因为我们没有带什么到世上来,也不能带什么去,8只要有衣有食,就当知足。

2、大鱼神迹27b节:主耶稣教导彼得及门徒祂必审判罪恶。

1)“你且往海边去钓鱼”与山上搭帐棚形成张力,相关经文:伯12:6-10诗50:7-15,148:7-13。

1彼得真正是不想做渔夫:彼得觉得在山上真好,主耶稣还是让他去钓鱼,得人如得鱼。

2钓鱼含义:主耶稣教导彼得和税吏们祂是谁,祂是创造天地的神,万有都是祂的,田野的兽与海里的鱼都是属于神的。

2)“把先钓上来的鱼拿起来”先钓上来不一定指第一条鱼,直接翻译为头一个,即头鱼,平行旧约反复出现大鱼。

相关经文:诗74:12-14,赛27:1,51:7-9; 耶51:33-37,结29:2-6,32:1-5。

1大鱼即凯撒、世界的王,是魔鬼。

基督教重建的当务之急:

一是今天有今天的大鱼,每个世代有不同的大鱼,但主流只打一条鱼即教皇,教义争辩时的打鱼,包含巨大隐患凡是属灵争战、凡是教义争辩,攻击的就是五百年前的罗马教皇。

二是五百年前的宗教改革是正面的,相当于耶利哥战役,但耶利哥战役并不适合艾城战役,具体战略方式完全不同。五百年前教义争战与今天不同。

2上帝、基督来的时候最终要打破大鱼的头,平行创3:15伤魔鬼的头(大鱼,即启示录败坏世界的大淫妇)。

3钓上来:两大帝国:巴比伦帝国(耶51:33-37)为大鱼。埃及法老(结29:2-6,32:1-5)。

3、渔夫27c节:渔夫打鱼,在大鱼身上彰显神公义的审判,公义节制和最后的审判。

1)“开了它的口,必得一块钱”神的审判临到。相关经文:伯20:5。 耶51:44,创3:15。

1开了口即打破它的头:吞噬了约拿、神的儿子,总有一天打破它的头吐出所有一切不义之财。

2呕吐行动:历史现象,经济萧条,神让它吐出来。

3今天的大鱼具有末世论特征,但打鱼的渔夫在哪里:启16-18章,今天面对的大鱼已经不同了,主流仍然与五百年前罗马教皇争战了。

2)“可以拿去给他们,作你我的税银”将来有一天鱼如何,恶人也如何。相关经文:太4:18-19,约21。

4、基督教重建是当务之急:“看哪,庄稼熟了,但作工的人少”。

1)庄稼熟了指审判的时候该开始了。

2)差派谁去:马其顿的呼声,收割的日子到了。

3)我们如何出发:

1出发前的功课:攻克己身,放下对钱财的焦虑,放在夫妻、亲子、邻舍和弟兄姐妹的争战。

2真理的建造:在经历马其顿之前我们经历圣道圣礼的建造,我们面对哪一条大鱼,我们需要在神那里支取灵粮和力量来胜过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