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埃及记第20课15:22-27苦水变甜
一、结构:
1、15:22-27交叉结构属灵的功课:无水之地-苦水之地-活水之地。
1)22节地点在疏珥的旷野。
2)23-26节地点在玛拉。
3)27节地点在以琳。
2、15:22-27节在整个出埃及记的结构方位:
1)攻克己身:15:22-17:6,旷野单元,肉身的节制和争战,经历了水的匮乏、食物的匮乏,吃喝饮食两个方面,形成对肉身本身的定义,即新造的人第一场经历的功课对肉身本身的节制、克制和胜利。
2)攻击世界:对外邦仇敌的胜利:对亚玛力人。
3、强调的概念:
1)首尾呼应的信息22节摩西领以色列人前行。27节他们到了以琳。
1看到以色列人有神仆人的带领;
2以色列人从被迫的带领到主动的与神同行,归根结底是神与他们同在。
2)25节核心信息:耶和华指示他一棵树。他把树丢在水里,水就变甜了。
看到这棵树成了以色列人遭遇苦情的颠覆变更的基本杠杆,预表主耶稣基督。
二、具体经文解析:
第一部分:22节,医治瘫子、仍在埃及、三日肉身
经文:22摩西领(נָסַע)以色列人(יִשְׂרָאֵל)从红海往前行,
到了书珥שׁוּר,Shur,wall(Wall of the Ruler);的旷野,
在旷野走了三天,找不着水。
解析:
1、医治瘫子:“摩西领(נָסַע)以色列人(יִשְׂרָאֵל)从红海往前行”
犹太人传统说摩西带领往前行军重要的原因是以色列人看到神在红海倾覆了法老的军队,就疯狂的收取战利品,不愿意往前行了,摩西强迫他们往前行。这种说法也许是真的,看到人靠着自己没办法走到下一站。
1)必须前行,从这一站到下一站。
2)每一步都很艰难,更需要神的带领。渐渐更新的功课,很残酷。必须被迫顺服这种带领。
3)不再用“以色列众子”,用的是“以色列人”含义是现在已经长大了,现在要起来从红海往前走,前面也许是我们不愿意走的路。神定意让以色列人往前走。
2、仍在埃及(夏甲是埃及女奴):“到了书珥שׁוּר,Shur,wall(Wall of the Ruler);的旷野”
“书珥”长的意思,长城,埃及的边界。以色列人即使到了旷野,灵魂仍然没有逃离埃及文化的长城和边境,仍然是埃及人。创21章夏甲不顺服亚伯拉罕的带领,因罪逃亡,正是400年后仍然是埃及奴隶的以色列人。以色列人也要经历夏甲经历的功课。创21“庇耳拉海莱”就是泉水。
有水找不到水的原因:
1)以色列靠自己找不到生命源泉。
2)神故意遮蔽水源,让以色列人肉身经历最艰苦的节制功课。
3)肉身作王是埃及奴仆的真相。节制肉身,对肉身的胜利。主耶稣面对魔鬼试探,在旷野禁食40天,以色列人要经历耶稣基督脚踪,管理肉身的天路,魔鬼企图把以色列人带回埃及。
3、三日肉身:在旷野走了三天,找不着水。
1)“三天”:节制肉身的功课有时间的长度,就是三天,向肉身死,向基督复活。三天才能真正经历肉身,经历成长。三天也指向耶稣基督的复活。
2)平行道成肉身:相关经文:太2:15b我从埃及召出我的儿子来。3:1那时,有施洗的约翰出来,在犹太的旷野传道,说,2天国近了,你们应当悔改(悔改指向肉身管制)。 4:1当时,耶稣被圣灵引到旷野,受魔鬼的试探。 5:1a耶稣……就上了山(平行西奈山)。
主耶稣基督经历的三天,十字架死而复活,门徒大大忧愁,妇女们号啕痛哭,也指向每个人在基督里必须经历的成长。
第二部分:23-24节,以色列人在玛拉的丑态
经文:23到了玛拉,不能喝那里的水( the waters ,启17:15,约19:28),因为水苦( מַר,创27:34 ),所以那地名叫玛拉。
24百姓就向摩西发怨言לוּן ,说,我们喝什么呢?
解析:
1、怨言23节:“到了玛拉,不能喝那里的水( the waters ,启17:15,约19:28),因为水苦( מַר,创27:34 ),所以那地名叫玛拉”。
1)肉身看怨言,如果以色列人被摩西强逼离开红海,走了三天没有水,玛拉又是苦水,怨言爆发。
2)“水”原文是众水,众水就是列国列民,全世界都卧在那恶者的权下。埃及影响文化,仍然没有走出埃及。
3)“苦”:创27:34以扫听了他父亲的话,就放声痛哭,说,我父阿,求你也为我祝福。是这句话中的“痛”。
1埃及传统文化归根结底是苦的文化,是以扫的苦,一生求而不得的状态,怨妇的一生。
2苦成为一种文化,上升到哲学和宗教,成为东方宗教的顶点。
2、奴隶24节:24百姓就向摩西发怨言לוּן ,说,我们喝什么呢?(相关经文:罗8:5-8;林前10:5)
1)“奴隶”把埃及的苦文化和怨妇状态合为一体,奴隶的特点:苦和怨言。发怨言,是奴隶的信仰、宗教。苦是生活,苦毒是实体。怨是文化、话语。怨言是形式。
2)奴隶苦毒和怨言的表现形式:
1生活在苦学为基本核心的文化体系之内:佛教以苦为宗教形式,文学也强调苦文化,人生苦短,苦海无边。
2苦毒本身是有生活经验的,不是凭空想象。生活经验就是在埃及生活400年在暴政之下。即便到了旷野,生活在被暴政妄想,是一种受虐精神病。
3所有经过了水苦艰难,一定是阴谋论者,阴谋论产生于埃及奴隶苦毒的生活。
4水苦不能喝导致的怨言与生活本身焦虑的终极关怀与哲学本身终极关切不同,主要是出于肉体本身匮乏导致的怨言。定义为格拉森猪群,以食为天。肉身作王的状态不可控的,极其疯狂。
一是不可抗力的仇敌:针对肉身的教导节制就成为所有肉身的公敌。
二是联合起来的仇敌:肉身公敌本身会形成同肉联合,因为每个人都是肉身,所以每个人都以肉身教导节制为敌。
5奴隶的苦毒和怨言最后的出口:带着奴隶的精明和魔鬼的狡猾。
一是他们不会向埃及法老发怨言。
二是他们也不会向上帝发怨言,选择了向摩西发怨言。每个人都是王,安全地方秀勇敢的又一次的证明。
“发怨言”原文过夜,就是要住在被发怨言的对象里,即他们要住在摩西里,所有的责任都归给了摩西。
6毫无责任的奴隶:神造人不能为所欲为。
7疯狂最终走向灭亡:不可拦阻的,肉身的力量太强大了,疯狂的自私,互相联合,有群体效应,导致一代以色列人除了约书亚、迦勒进迦南,其他人全然灭亡,向肉身而死。
第三部分:25节,哪一条路、哪一棵树、哪一条律
经文:25摩西呼求耶和华,
耶和华指示他一棵树。他把树丢שָׁלַךְ,(创21:15,37:20,出1:22) 在水里(הַמַּיִם,the waters;约1:9-14) ,水就变甜了(结3:3,启10:9-10)。
耶和华在那里为他们定了律例典章 (约13:34,约一2:7-11,3:13-16),在那里试验他们(创21:1-2;玛拉-迦南).
解析:
1、哪一条路:“摩西呼求耶和华”
人类的历史就是不断向恶、向罪屈服的历史,三重试探选择方向:
1)起来革命方向:这是普遍性的选择。
2)佛教选择、避世的选择:人生太苦,消极、异教、邪教的选择,对魔鬼的屈服。
3)主流基督教选择:顺服掌权者。
摩西面临:一对一群,肉身形成对管制的肉身的联合,一定会有民心可用的魔鬼趁机吃人。
1犬类:肉身作王以摩西为敌。
2肉身流氓:看准了机会起来成为攻击的领袖。
3大德:用中道方式提供帮助,实际上站在了敌对方阵营。
4)摩西作为:
1摩西没有退却,呼求神:摩西走投无路了也许会落入以上三重试探中,但是摩西呼求耶和华,他依靠神,求神出手。
2摩西绝不依靠人:求神赐予话语和真理的力量继续教导责备以色列人。
2、哪一棵树:“耶和华指示他一棵树。他把树丢שָׁלַךְ,(创21:15,37:20,出1:22) 在水里(הַמַּיִם,the waters;约1:9-14) ,水就变甜了(结3:3,启10:9-10)”。
最难的时候怎样改变族群奴隶性传统,耶和华让摩西看一棵树,犹太人认为树是妥拉。
1)“树”原文指木头,指向钉十字架的基督。树也可指基督里的门徒,有信仰的新造的人,只有新造的人改变奴隶文化制造的信仰危机。
一棵树相关经文徒5:30,10:39;加3:13;彼前2:24;诗篇1:3;赛53:2a;路23:31,约15:5。
结论:一棵树指向耶稣基督和在祂里面的门徒。
2)“他把树丢在水里”,“丢”在创21:15,37:20,出1:22都指向把一个人、一个孩子杀害、献出去。所以一棵树被当作牺牲品,祭品放在水里,耶稣基督道成肉身进入世界,在罪人中舍弃了自己肉身利益,此时水变甜了,这是苦水变甜的关键。只有愿意为别人的生命节制管制自己的生命,水才能变甜。
3)“水变甜” 相关经文:结3:3,启10:9-10,指向真理书卷,用真理教导,环境改变了,我们的生命就从苦毒变成甜蜜。
3、哪一条律:“耶和华在那里为他们定了律例典章 (约13:34,约一2:7-11,3:13-16),在那里试验他们(创21:1-2;玛拉-迦南)”.
1)“律例典章”原文是一条律例、一条典章。平行经文约13:34,约一2:7-11,3:13-16指向你们要彼此相爱。彼此相爱是神的儿女,只有舍己、爱人,为弟兄舍命,这场风暴才能平息。神藉着祂的仆人继续对以色列人进行教导,每个人节制、舍己的功课。
2)“试验”就是考试,神试验亚伯拉罕献以撒,舍己舍命的残酷考验。一棵树的功课何等宝贵重要。我们如果也是一棵树时,我们是否顺服这律例典章,是否舍己、舍命。
第四部分:26节平行结构:听道行道、病毒溯源、何为医治
经文:26又说,你若留意听耶和华你神的话,又行我眼中看为正的事,
留心听我的诫命,守我一切的律例,(雅1:22-23,2:17-20)
我就不将所加与埃及人的疾病加在你身上(申28:27)耶和华必用埃及人的疮(麻风-李)并痔疮(山),牛皮癣(无会)与疥(太阳)攻击你,使你不能医治。
因为我耶和华是医治你的。
解析:
1、听道行道:“又说,你若留意听耶和华你神的话,又行我眼中看为正的事”
“看为正的事”就是公义יָשָׁר,正直,唯义人因信得生。作一个义人,节制肉身的人,这是启蒙的功课。唯独信心不能得救,只有因信行义。
2、听道行道:“留心听我的诫命,守我一切的律例”(相关经文:雅1:22-23,2:17-20)
3、病毒溯源:“我就不将所加与埃及人的疾病加在你身上(申28:27)耶和华必用埃及人的疮(麻风-李)并痔疮(山),牛皮癣(无会)与疥(太阳)攻击你,使你不能医治”。
1)不去行义,一生就会生活在疾病之下不能得医治。
2)什么圣经讲的疾病和医治?圣经讲的疾病定义为埃及人灵魂中的疾病,神学属灵的概念,兽印不在经脉上,兽印在人的灵魂里。
相关经文:申28:27耶和华必用埃及人的疮并痔疮,牛皮癣与疥攻击你,使你不能医治。
3)埃及人的病人是不能治的:病入膏肓,是绝症。四大埃及的病:
1“疮”是利未记讲的大麻风,特点是传染。
2“痔疮”原文小山、小包,意味着埃及人的病每个人都是封闭的世界,自己作王。
3“牛皮鲜”圣经说长了牛皮鲜的人不能进入圣会,不能献祭。比喻为浪子,没有教会的基督徒,在哪里都无家可归的埃及奴隶。
4“疥”旧约圣经字根是只有这里是“疥”,其他处都是指太阳。有些人在任何时候不对肉身作限制、节制,他就是太阳。
4、何为医治:“因为我耶和华是医治你的”。
1)耶和华的定义,是位医治者,埃及人的病只有神能医治,前提是信祂。
2)怎样看圣经中的医治?
1圣经中的医治主要是神学的医治不是生理的医治。
2即使有生理的医治个别的案例最终也归结为认罪悔改。因此“医”是救;“病”相当于罪,“医病”:赎罪。
3主耶稣无论灵魂的医治还是肉身的医治都是独特的、不可复制的:藉着医治证明祂是神的儿子。
4人生理上的患病有的时候也是神迹,神为了惩罚、管教和审判,也当作神迹。
第五部分:27节,羔羊的宝座、玛拉与以琳、在水边安营
经文:27他们到了以琳,אַיִל,(创22:13;启2:7,7:15-17,22:1-2)
在那里有十二股水泉,七十棵棕树 (歌7:6-13。诗92:12-15)
他们就在那里的水边安营( 诗1,23;太13:1,约21:1;太16:18,启12:15-17)
解析:
1、羔羊的宝座:“他们到了以琳,אַיִל”(相关经文:创22:13;启2:7,7:15-17,22:1-2)
以琳情况与玛拉形成鲜明的对比。“以琳”原文公羊,他们来到羔羊的面前,相关平行经文创22:13;启2:7,7:15-17,22:1-2,羔羊牧养我们,我们不再渴饥,我们与神和好。
2、玛拉与以琳(义人与棕树):“在那里有十二股水泉,七十棵棕树”(相关经文:歌7:6-13。诗92:12-15)
“12股水泉、70棵树”:义人必发旺如棕树,这是神的百姓,这是基督徒,要作个义人,
平行经文歌7:6-13。诗92:12-15,羔羊娶妻的时间到了,他们在那水边安营。
3、在水边安营:“他们就在那里的水边安营”( 相关经文:诗1,23;太13:1,约21:1;太16:18,启12:15-17)
“水边安营”:
1)无论教会在顺境、逆境都要面对世界的王。主说要把教会建立在磐石上,阴间的门不能胜过它,对着撒但的权势安营。
2)主耶稣基督在水边建立、喂养、差遣门徒。祂在水边与我们同在。水边:众水、海、世界。
三、应用:
1、他们的结局如何?这一代经过疏珥、玛拉、以琳的以色列人,最后的结局如何,
相关经文:林前10:5但他们中间,多半是神不喜欢的人。所以在旷野倒毙。6这些事都是我们的鉴戒,叫我们不要贪恋恶事,像他们那样贪恋的。7也不要拜偶像,像他们有人拜的。如经上所记,百姓坐下吃喝,起来玩耍。
2、以色列人看似这一次更新了,但罪恶反复出现,苦毒怨言不断持续,死不悔改时,只有灭亡。启示录定义为犬类人类,即旷野中坚持作埃及奴隶的以色列人最后倒毙旷野,不能进神的国。
3、基督复临的审判不仅是末世论的,也是教会论的:不仅是未来事件,也是当下事件。我们不明白神的美意,祂有赏善罚恶的时间,不仅在末世,也在当下。启示录也在出埃及的路上。
4、敬畏神:义人必看见恶人遭报受罚,这是真实的。我们都在神的注视之下,我们要敬畏神,作一个讨祂喜悦的人。约伯是一个完全正直、敬畏神,远离恶事的人。
相关经文:传道人8:10我见恶人埋葬,归入坟墓。又见行正直事的,离开圣地,在城中被人忘记。这也是虚空。11 因为断定罪名,不立刻施刑,所以世人满心作恶。12 罪人虽然作恶百次,倒享长久的年日。然而我准知道,敬畏神的,就是在他面前敬畏的人,终久必得福乐。13 恶人却不得福乐,也不得长久的年日。这年日好像影儿,因他不敬畏神。
启14:7他大声说,应当敬畏神,将荣耀归给他。因他施行审判的时候已经到了。应当敬拜那创造天地海和众水泉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