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伯来书第38课13:10-14凌辱

·

1 min read

一、引论:

1、教会是移民的教会:

1)从中国移民到西方,从世界移民到教会,我们在移民的路上;

2)圣经是关于移民的简要的手册(某些意义上看):

1旧约时间历史架构是三场移民:

一是从迦勒底的吾珥到埃及:亚伯拉罕移民最远到达的地方是埃及;

二是从埃及到应许之地;

三是从巴比伦到应许之地:被掳回归。

2新约也是三场移民:

一是主耶稣道成肉身进入应许之地,最远到达的仍然是埃及(圣诞叙事);

二是从应许之地到地极:从耶路撒冷到撒马利亚直到万国地极作基督的见证;

三是基督第二次降临:消灭巴比伦大淫妇。

结论:我们可以把旧约的三场移民与新约平行起来,宇宙间的移民行程构成了天路历程另外的定义,移民是一场艰辛万苦的过程,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到达终点(罗得之妻倒毙在移民的路上)。

2、来13:10-14移民真理的框架:

1)移民三个基本方面:华人来到西方面临的问题:

1西方的社会服务:主要表现在医院和学校教育;

2邻里关系:背后种族之间多元种族杂居的相处关系,我们可能会面对白种人中心主义的顾忌;

3教会生活问题:

一是邀请以及在教会的伤害和冲突还有温暖和安慰。

二是如果秉持基督教重建的异象,我们一定会面对与主流基督教之间的争战。

2)CSMP教会与主流基督教会的冲突与分歧:

1两种对圣经持守方式不同的分歧:

一是继续回归圣经是我们的基本原则,对圣经的回归我们一直在路上,谦卑是明天的我会比今天对圣经的理解更深。

二是对主流基督教而言表面上唯独圣经,实际上唯独教义并且认为已经总结圣经达到光辉顶点。

2一个是建立在圣经根基上的基督教;另外一个是建立在教义根基上基督教。

3)来13:10-14与基督一同受苦:

1这是保罗、彼得所经历的。

2依靠圣经真理来巩固完善我们移民的生活,使新生活变得真实可能。

二、基本结构:

搭建了新生活的真理框架:

1、10节 我们:圣经与我们有关,与13节的我们形成对应关系,我们存在的方位:

1)祭坛;

2)营外。

2、11节 祭牲:呼应2节

1)看见两种血的对比:祭牲的血与耶稣的血的对比,成为我们新生活的保障,洁净我们的罪,让我们成为新造的人;

2)同时也让我们看见我们与世界全新的关系:我们受苦,但仍然面对世界的城。

3、12节 耶稣:

4、13节 我们:

三、具体经文解析:

第一部分:10节,我们

经文:10我们有一祭坛,上面的祭物是那些在帐幕中供职的人不可同吃的。

解析:

1、“我们有一个祭坛”:

1)我们的生命是舍命得生命的全新的生活:我们的生命被重新定义,我们生命的意义在于献祭、牺牲,换言之人都要死,但我们换了个死法,只有我们的死被称为是一场献祭,因着献祭的缘故成了永生的一部分。

2)所谓的祭坛是献给 神的:按照 神的喜悦献祭生活。 神所要的善是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 神同行。

3)与世界存在张力:我们有一座祭坛意味着我们与世界之间存在着对立和张力,世界是以邱坛为中心建立起来的。

4)应用我们与外邦人的生命特征被区分出来:两种人类、两种生活方式、两种生命:

1一种是献祭者:奉献者,更新为到哪里都过奉献和牺牲的生活。

一种是消费者:食物采集者,奉献于消费。

2从消费者演变为奉献者的挑战:

一是滑人共同的罪性:是心安理得的消费者。我们是蚂蝗的女儿。应该看到自己的问题,是赤裸裸的蝗虫。

二是我们都需要基督的血的遮盖:要重新开始生活,带领儿女进入教会生活。

三是靠主的怜悯从消费者变成献祭者。

2、10节与11节互相解释:

1)“上面的祭物是那些在帐幕中供职的人不可同吃的”,原因是“牲畜的身子,被烧在营外”。

2)地点的平行:祭坛、帐幕;圣所、营外。这是旧约的背景:

相关经文:【出29:9-14】9给亚伦和他儿子束上腰带,包上裹头巾,他们就凭永远的定例得了祭司的职任。又要将亚伦和他儿子分别为圣。10你要把公牛牵到会幕前,亚伦和他儿子要按手在公牛的头上。11你要在耶和华面前,在会幕门口,宰这公牛。12要取些公牛的血,用指头抹在坛的四角上,把血都倒在坛脚那里。13要把一切盖脏的脂油与肝上的网子,并两个腰子和腰子上的脂油,都烧在坛上。14只是公牛的皮,肉,粪都要用火烧在营外。这牛是赎罪祭。(另参利4:12,21;8:17;9:11)

【利24:14】把那咒诅圣名的人带到营外。叫听见的人都放手在他头上,全会众就要用石头打死他。

3)“不可同吃”本是“没有权柄(ἐξουσία)吃”:

相关经文:【太7:29】因为他教训他们,正像有权柄的人,不像他们的文士。

【太9:6】但要叫你们知道人子在地上有赦罪的权柄,就对瘫子说,起来,拿你的褥子回家去吧。

4)相关祭坛的信息:【启6:9】揭开第五印的时候,我看见在祭坛底下,有为神的道,并为作见证,被杀之人的灵魂。【启14:18-20】

第二部分:11节,祭牲

经文:11原来牲畜的血,被大祭司带入圣所作赎罪祭,牲畜的身子,被烧在营外。

解析:

1、问题:为什么人类犯罪要将动物作牺牲?

1)牲畜的血与耶稣基督的血存在预表的关系:指向耶稣基督完全的献祭。这4节经文中,“牲畜的血”与“耶稣自己的血”是平行的:

2)人类在 神面前的不堪:

1地上没有任何一个人配得成为献祭、配得 神悦纳,我们都太脏了,所以只有洁净的牲畜和飞鸟才是 神所悦纳的生命。 神悦纳洁净动物的血,因为人从小心里怀着恶念。

2 神悦纳洁净动物的献祭:除了创3章用皮子给亚当夏娃做衣服外,最早杀动物献祭的经文在创8章挪亚出方舟,用洁净的动物和飞鸟进行献祭。神闻到馨香之气就悦纳他的献祭。

相关经文:【赛1:3】牛认识主人,驴认识主人的槽;以色列却不认识;我的民却不留意。

2、字词的含义:

1)牲畜(ζῷον)在这里用作复数,指那些献上的牛羊。

2)名词ζῷον的基本含义是启示录中的“(四)活物”,如启4:6-8。

3)也是启示录中无底坑中的“兽”和海中上来的兽。

4)还可以将这里的牲畜形象,与哥贝克力石柱上的动物形象联系起来,那些远古的遗址,本来就是阿撒泻勒的道场?当然,没有人完全知道。

5)分别:“把血都倒在坛脚那里。要把一切盖脏的脂油与肝上的网子,并两个腰子和腰子上的脂油,都烧在坛上。只是公牛的皮,肉,粪都要用火烧在营外”:

1烧在营外的祭牲公牛,生命和内在的精华部分归给耶和华;

2关于利16章关于阿撒泻勒的记载,“皮肉粪归给阿撒泻勒”。

4、何谓阿撒泻勒?

相关经文:【利16:8】为那两只羊拈阄,一阄归与耶和华,一阄归与阿撒泻勒。

【利16:10】但那拈阄归与阿撒泻勒的羊要活着安置在耶和华面前,用以赎罪,打发人送到旷野去,归与阿撒泻勒。

【利16:26】那放羊归与阿撒泻勒的人要洗衣服,用水洗身,然后进营。

1)主流讲一种阿撒泻勒是替罪羊;第二种阿撒泻勒是鬼王,是撒但,是邪恶天使的领袖,有伪经的根据,《以诺书》第8章,阿撒泻勒是娶了人的女儿的天使们的领袖。

2)牧师三种解经方案:

1传统:如伪经这种传统;

2字意;

3以经解经。

如果以上三种都符合了,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差异。

3)解析阿撒泻勒:“有一只羊献给了使羊迷失的那种力量”。另外一只羊归给阿撒泻勒到旷野无人之地,圣经的平行旧约经文:【赛53:6】我们都如羊走迷,各人偏行己路,耶和华使我们众人的罪孽都归在他身上。

到了新约,主耶稣说好牧人为羊舍命。约21主耶稣三次劝勉彼得喂养小羊。

1接受以诺书的说法,专有名词的解释,阿撒泻勒指向邪恶天使的领袖;

2עֲזָאזֵל:From עֵז (母羊,小羊) and אָזַל (走开、走失):作为专有名词,עֲזָאזֵל的真正含义仍然是不明确的,指使羊迷失。

2)也许可以从这里找到一些线索:营外乃是不洁净之地和杀人现场(利24:14,14:40-53;民5:2-4,12:14-15,15:35-36;申23:10-13;徒7:58等)。另参【启20:9】他们上来遍满了全地,围住圣徒的营,与蒙爱的城。就有火从天降下,烧灭了他们。

【启示录22:15】城外有那些犬类,行邪术的,淫乱的,杀人的,拜偶像的,并一切喜好说谎言编造虚谎的。

结论:利16章阿撒泻勒的含义:

1被宰杀的一只羊预表耶稣基督,祂成为我们的赎罪祭使我们成为新造的人;太28

2另外一只活着的羊被差到旷野无人之地:因为上帝有许多迷失的羊在旷野, 神就差遣寻找迷失的羊的使者,结果那些被捆绑了迷失之羊的权势者,会杀掉寻羊的传道者,会成为殉道或逼迫的对象。这种解释符合字意、符合传统、符合以经解经。

第三部分:12节,耶稣

经文:12所以耶稣,要用自己的血叫百姓成圣,也就在城门外受苦。

解析:

1、12-13节平行了基督和基督徒的关系:也如此决绝地将“唯独信心”这个主流邪教的丘坛碾得粉碎。

1)耶稣的血与上文牲畜的血是平行的:藐视那些“动物”也就涉嫌藐视神的儿子了。

2)关于“耶稣自己的血”:另参【来9:12】并且不用山羊和牛犊的血,乃用自己的血,只一次进入圣所,成了永远赎罪的事。

2、耶稣流血的目的是“叫百姓成圣”:而不是躺平。

“在城门外受苦”指十字架事件(约19:20,太21:39)。

相关经文:【林前11:23-26】我当日传给你们的,原是从主领受的,就是主耶稣被卖的那一夜,拿起饼来,24祝谢了,就掰开,说,这是我的身体,为你们舍的。你们应当如此行,为的是记念我。25饭后,也照样拿起杯来,说,这杯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约。你们每逢喝的时候,要如此行,为的是记念我。26你们每逢吃这饼,喝这杯,是表明主的死,直等到他来。

第四部分:13节,我们

经文:13这样,我们也当出到营外就了他去,忍受他所受的凌辱。

解析:

我们也要被差到旷野去归于阿撒泻勒:

1、凌辱ὀνειδισμός:这是双重凌辱:

1)一方面是多数和法律的刑罚;

2)另一方面是“开除城(营)籍”。

相关经文:【罗15:3】因为基督也不求自己的喜悦,如经上所记,辱骂你人的辱骂,都落在我身上。

2、基督徒不但要信更要行:

1)这“行”与成功神学无关,乃是与基督一同受苦。

2)这节经文可以视为圣餐真理简明扼要的解释,即什么是“你们也当如此行”:林前11:23-26。

3)出于信心的行为与唯独信心不同:

四、应用:

1、新移民在海外生活遇到的挑战:

1)西方医疗教育方面的问题怎样面对;

2)遇到海外教会的问题:

1以教义为中心的教会:表现在圣餐真理的分歧;

2以圣经为中心的教会:信心与行为的关系。

3)基督教围绕圣餐展开蠓虫的争论:饼是什么、酒是什么,饼与酒为什么、如何、什么时候变成基督的身体和血,因此诞生学术专著来论述。所有围绕此展开的争论,都是在讲他们不知道的问题,没有办法证明怎么变成的,这也不是圣餐教导的重点。

2、圣餐教导真理:

1)如此行的使命:羔羊的血、基督的血。基督的死,为什么在教会设立圣餐?因为主耶稣藉此给我们一个使命:你们应当如此行。

相关经文:【林前11:23-26】我当日传给你们的,原是从主领受的,就是主耶稣被卖的那一夜,拿起饼来,24祝谢了,就擘开,说:“这是我的身体,为你们舍的(“舍”有古卷作“擘开”)。你们应当如此行,为的是记念我。”25饭后,也照样拿起杯来,说:“这杯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约。你们每逢喝的时候,要如此行,为的是记念我。”26你们每逢吃这饼,喝这杯,是表明主的死,直等到他来。

2)“如此行”的含义:“你们也当如此行,为的是记念我”,跟从主为真理献身。主耶稣为我们舍命,我们也当为主、为弟兄舍命。即来13:12-13

相关经文:【约15:13】人为朋友舍命,人的爱心没有比这个大的。

【约壹3:16】主为我们舍命,我们从此就知道何为爱,我们也当为弟兄舍命。

【来13:12】所以耶稣要用自己的血叫百姓成圣,也就在城门外受苦。13这样,我们也当出到营外,就了他去(你们也当如此行),忍受他所受的凌辱。

3、行为的问题:

相关经文:【来13:11】原来牲畜的血被大祭司带入圣所作赎罪祭,牲畜的身子被烧在营外。12所以耶稣要用自己的血叫百姓成圣,也就在城门外受苦。13这样,我们也当出到营外,就了他去,忍受他所受的凌辱。

1)三个方位的名词:营外、城外、营外。即就是阿撒泻勒要去的旷野,与行为有关,在那里为主争战,不能说一切交给 神。

2)唯独信心教义问题:

1圣经从来没有唯独信心这句话:因为教义这么讲的,根源在马丁路德对罗3:28做了德文的处理,加了德文字就是唯独。

2在某个阶段我们承认五个唯独是合乎真理的:即在我们重生得救的过程,受洗成为婴孩开始重生的过程。

天路历程三个阶段:

一是出埃及(五个唯独阶段,以色列遇到问题神都帮助解决了,唯独信心就够了)、

二是经旷野;

三是进迦南:唯独信心那批人全部倒毙旷野,神把迦南的众王、人民都交给以色列人,让他们去争战。

3)我们做什么?我们到营外就了他去,忍受他受的凌辱。

1“城外”:我们所受的逼迫来自两方面:城内不欢迎,城外势力要杀死我们。

2罗得之妻现象:移民了却遥望故土,因为那边有许多年积攒的钱财,翘首以盼当中,我们看到 神的儿子行走呼告,为我们摆设筵席,我们对城内居住的罗得之妻们,在他们变成盐柱之前发出真心的邀请,你们来吃早餐。

3基督教重建面对三种势力:人性、基督教和世界的王。

耶稣差遣使徒站在以色列、外邦人和君王面前,这就是城外的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