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伯来书第35课12:25-29教会弃婴
一、引论:
1、主题“敬畏”:
1)12:18-25重点强调对教会的尊重(西奈山-锡安山);
2)12:26-29更强调对神和神的话语的敬畏。
2、“弃绝”:
1)巨婴是对道路真理生命完全对立邪教状态,巨婴的特征:
1对生命、对别人事情毫不在意:绕开躲避。
2不在乎真理:没有真理,把食物放在真理之上,侍奉食物。
3任何事情都半途而废:烂尾工程设计师。
结论:1如何造就成长在道路真理生命中,唯有教会,来10-12章,教会生活要从始至终坚持到底。
2我们要对生命的善始善终,开始了就要有责任做完,对 神话语去行的责任。
2)五节经文警醒我们在遭遇外在的试探和逼迫时不要弃绝教会、不要弃绝 神:教会弃婴有双重含义:
1暂时的弃绝:表面上在教会里遇到情绪和难处习惯于弃绝教会的巨婴。
一是不断弃绝教会或停止聚会的本质是“弃绝那在地上向你们说话的”。
二是 神设立许多关卡拦阻我们,教会是其中最坚固的、不收费的关卡和站点。
三是来12:25-29成为最后一道关卡,呼喊世人,特别是基督徒要停下来拒绝死亡之路,选择生命之路。
2 永远的弃绝:神会藉着他对教会的弃绝而把他弃绝在烈火之中。
1“神是烈火”:弃绝教会的从不知道自己来到了西奈山和锡安山,也不知道我们的神乃是烈火。
2但他们有足够的精明和知道:弃绝聚会没有现实利益损失;
3牧师能把我怎么样?教会有不发工资。不仅如此,一个贱民或埃及奴隶,从未被人尊重过;
4借着弃绝秀表演双赢:弃绝修士弃绝了基督和教会;实际上他们沦为弃婴。
相关经文:【徒3:14】你们弃绝了那圣洁公义者,反求着释放一个凶手给你们。
【约12:48】弃绝我不领受我话的人,有审判他的。就是我所讲的道,在末日要审判他。
【提3:10】分门结党的人,警戒过一两次,就要弃绝他。
二、基本结构:
1、25节 弃婴:拦阻、警告、谨慎、不可弃绝在地上向你们说话的、更不可弃绝在天上向我们说话的,听见的人有福了。
1)为什么人不受人的拦阻?因为恐惧,他没有真正的信仰,面对政治恐惧更拦不住;
2)侍奉天路半途而废的原因:生存恐惧和政治恐惧。
2、26-27节 医治:医治弃绝恐惧的病。 神必摧毁世上的国,世界里侍奉的国像巴比伦大城一样被倾覆、投入深海,而神的国被建立直到永远。根本上摧毁半途而废、怕死成奴的试探,让我们重新变得刚强。(诗137、19巴比伦河)
3、28-29节 重建:用虔诚敬畏的心侍奉 神,起来成为义人,藉着教会侍奉 神。
三、具体经文解析:
第一部分:25节 不可弃绝
经文:25你们总要谨慎,不可弃绝那向你们说话的。
因为那些弃绝在地上警戒他们的,尚且不能逃罪,何况我们违背那从天上警戒我们的呢?
解析:
1、25a节:“你们总要谨慎,不可弃绝那向你们说话的”
1)“谨慎”一词原文是“看见”(βλέπω):这是医治瞎眼的。
2) 神怎么向我们说话:合二为一不可分割。
1从地上警戒的:指的是摩西、先知、使徒、传道人,为了对比“天上”说话的神。
2从天上警戒的:
一是教会是 神的家,是 神设立的:是超越一切在地上的人间组织和机构,教会是 神所喜悦的,教会之外没有救恩。
二是 神藉着地上的教会对我们说话:讲符合圣经的话(如不符合可以不听,但要尊重他的职分)。
2、25b节:“因为那些弃绝在地上警戒他们的,尚且不能逃罪,何况我们违背那从天上警戒我们的呢?”
1)在“地上”到“天上”的对比中加强结论,这是希伯来书经典的论证逻辑;
2)“警戒”一词原文是χρηματίζω(8:5,11:7):神说警戒、谨慎时, 神认为很重要(警戒方式上文已经阐述),这个动词可以参见经文。
警醒:末世的恐怖主义比我们想象的范围要大,他们藉着骚乱在我们生活中制造恐惧的氛围。
相关经文:【耶25:30】所以你要向他们预言这一切的话,攻击他们,说,耶和华必从高天吼叫,从圣所发声,向自己的羊群大声吼叫。他要向地上一切的居民呐喊,像踹葡萄的一样。
【耶26:2】耶和华如此说,你站在耶和华殿的院内,对犹大众城邑的人,就是到耶和华殿来礼拜的,说我所吩咐你的一切话,一字不可删减。
3、“弃绝”:“弃绝”这个概念在这节经文中出现了两次:
1)παραιτέομαι,找借口推辞(路14:18-19等),弃绝 神是罪,这个动词在19节出现1次,在25节出现2次。弃绝者终将被弃绝。
2)弃绝教会的表现:
1表演“弃绝教会和传道人”可以轻松“上位”或精神胜利。显然,没有利益纽带的教会生活,给这些神经不太正常却精明有余的人,低成本或廉价表演“我弃绝故我在”的机会。
2但我们真正应该弃绝的是什么呢?这个动词在“教牧书信”中是这样使用的:
相关经文:【提前4:7】只是要弃绝那世俗的言语,和老妇荒渺的话,在敬虔上操练自己。
【提前5:11】至于年轻的寡妇,就可以辞她。因为她们的情欲发动,违背基督的时候,就想要嫁人。
第二部分:26-27节,旧约语境、圣经应用
经文:26当时他的声音震动了地。但如今他应许说,再一次我不单要震动地,还要震动天。
27这再一次的话,是指明被震动的就是受造之物,都要挪去,使那不被震动的常存。
解析:引用哈该书2章,建议重读该2章。
1、旧约语境26节:
经文:“当时他的声音震动了地。但如今他应许说,再一次我不单要震动地,还要震动天”
1)“震动”:我们的 神是震动天地的 神,可平行启示录及西奈山的“地震”(出19:18,诗68:8及太24:29)。
2)震动天地的真正含义:“我必倾覆列国的宝座,除灭列邦的势力,并倾覆战车,和坐在其上的。马必跌倒,骑马的败落,各人被弟兄的刀所杀”,这就是安慰。
1“天、地”:指的是列国宝座上的权势,高高在上的权柄。 神不仅要审判列国,还要审判所有成为别人天花板、屋脊的各种权势。所有的不可一世、所有的自恃清高的恶人都将被倾覆,如巴别塔、巴比伦。
3)阐述弃绝教会的原因:
1政治逼迫会导致离经叛教或弃绝神、停止聚会的情况;主要原因是看不到常存的国,以及对暴政本身的畏惧;
2对教会真理的无知:而这两节经文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两种试探。
相关经文:该2:1-9,20-23。
2、圣经应用27节:
经文:“这再一次的话,是指明被震动的就是受造之物,都要挪去,使那不被震动的常存”
1)“再一次”含义1: 神说就像上古之时震动天地一样:
1即指西奈山的地震,对埃及审判的总结,消灭了法老的长子和法老及其军兵;所多玛和蛾么拉的覆没。
2上古之时震动天地也可能指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那场灭绝事件以及对哥贝克力石镇的倾覆。
3末世论的指向:“天”值得思想福音经文:人子降临的兆头要显在天上,太24章,神的儿子要复临震动天,即终极的审判(不可躲避更改的审判),因此警戒基督徒不可弃绝教会。
2)“再一次”含义2:第一次 神创造天地、第二次 神要再一次毁灭天地,天地像外衣渐渐旧了, 神要把它们全部撤去。指明被震动的,就是受造之物,都要挪去,使那不被震动的常存”。
另参经文:【哈3:6】他站立,量了大地(或作使地震动),观看,赶散万民。永久的山崩裂,长存的岭塌陷。他的作为与古时一样。
第三部分:28-29节,国度、侍奉、烈火
经文:28所以我们既得了不能震动的国,
就当感恩,照神所喜悦的,用虔诚敬畏的心事奉神。
29因为我们的神乃是烈火。
解析:警戒我们如何过余生的生活:
1、国度28a节:“所以我们既得了不能震动的国”
神的国不可震动:永远安定在天,因此我们有平安。世上的不法之国是可以震动的。
2、侍奉28b节:“就当感恩,照神所喜悦的,用虔诚敬畏的心事奉神”
1)翻译问题:应是“我们要照 神所喜悦的,凭着感恩、虔诚和敬畏的心侍奉神”。
2)侍奉 神:三个概念侍奉 神:
1感恩:涉及我们的重生,唯独恩典没有问题。
2虔诚:只信 神。
3敬畏:怕 神,不怕世界的国。
3)与弃绝神对立的选择是侍奉神,这是两条道路,生死分明。在原文中感恩与虔诚、敬畏一同修饰侍奉。
4)侍奉 神的三个原则:这是释经的方法,何为侍奉神?这里特别强调“照神所喜悦的,用虔诚敬畏的心事奉神”。一方面的是神的心意,,另一方面是我们的心意。大致而言涉及以下三个原则:
1圣殿与丘坛:不可侍奉别神,要拆毁他们的邱坛。
相关经文:申12:1-7。
2教会与个人:在教会侍奉 神。是在殿中侍奉 神,涉及教会真理。
相关经文:代下24:15、斯6:15-22、路2:36-37。
3公义与玛门:不可以既侍奉玛门(巨婴、口腔、情绪阶段)又侍奉基督。不可以既侍奉肚腹又侍奉教会。
相关经文:太6:24-34。
3、烈火29节:“因为我们的神乃是烈火”
1)神是烈火:καὶ γὰρ ὁ θεὸς ἡμῶν πῦρ καταναλίσκον,警告和总结,上帝神性、品格的定义, 神是爱、 神也是烈火。
这并非指向拜火教;但却足以均衡神只是爱那种偏执性的教义。
2 )神是烈火的含义:
1所多玛和蛾么拉被火焚烧,启示录结局是火湖,宣告所有的人都要经历火的审判。动词καταναλίσκω参见申4:23-24。
2火的审判首先烧向外邦的君王和仇敌:启19.
3 神是烈火指向我们:教会与烈火基督徒的关系:
一是徒2章圣灵的火赐给我们经历重生的功课,认罪悔改重生的过程。
二是第二重火的功课:但以理书,在大淫妇火炉里焚烧,焚而不毁,即火一样的试炼考验,生活中的患难与焦虑。
3)怎样在火的试炼中平安度过并且长进呢?
1一个脱离巨婴成长的生命,调整好生活时间结构,即不要让一件事把我们压碎了。
2一个自由健康成长的生活由三部分组成:成为蒙恩的人:
一是三分之一要侍奉教会;
二是三分之一要侍奉生活或社会(把人与社会不要放的太大,否则要被人的火烧灭,婚姻家庭成功神学成为捆绑的锁链);
三是三分之一要侍奉自然。
4)这也是先知和使徒共同的见证:相关经文:赛26:11-17、番1:17-18、3:1-9、来10:25-27、启19:1-3、19:7-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