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伯来书第28课11:4-7审判世界
一、引论:
1、认罪悔改反省:
1)现在正值预苦期第五个主日大斋节,是披麻蒙灰的季节。按照教会的传统要认罪悔改反省。
2)来11章是上帝的一本老相册:21类人物的画册:
1老照片的反省:在与过去之人交往时因我们的自私、情欲、幼稚愚蠢有怎样的亏欠,我们失去了他们。
2大洪水之前的日子: 神的国有一本老相册,一页页打开让我们看见历史上出现的美好人物。
3)藉着上帝的相册, 神向我们有三重呼召:
1对 神而言祂在:所有的世代都是有 神的世代。
无论世代如何黑暗,上帝和祂的爱一直在,。即使大洪水之前地上满了强暴,上帝造人都后悔了的世代,老相册的前三页仍然看见有义人在人间,他们是亚伯、以诺和挪亚。
2对魔鬼而言恨:想起这份名单,世界恨你们,世界为耶稣的名的缘故恨你们,你们本是世上不配有的人,被世界弃绝、杀害、遗忘、控告和论断。
3对人而言: 老相册向历史历代的人,向我们这世代的人类发出呼喊和邀请。
2、神向历史历代的人发出呼喊和邀请:
1)你愿意做来11章的他们吗?
1人想拥有世界,没有人愿意成为世界不配有的人,不想成为他们讴歌赞美的人(如此孤独,充满危险)。
2这份名单没有企业家、政治家、婚姻的典范和成功神学的典范,是一群孤独的见证人。
2)你愿意支持他们吗?
1如果因为自己懦弱生活偏好,这个世代有人愿意做他们,你愿意支持他们吗?
2你愿意向他们表达尊重和同情吗?
3你愿意在他们被世界众王侮辱逼迫时为他们辨屈吗?
4你愿意用各种方式支援他们吗?(不愿意,因为他们有政治麻烦和危险,因为跟随他们的人很少)
3)你愿意一直支持他们吗?
1即使我们愿意支持他们和他们在一起,你会一直支持他们愿意和他们在一起吗?
2你愿意只是有的时候、开始的时候、三年的时间,而面临未来的岁月一直支持他们呢?(你愿意把起初的信心爱心坚持到底呢?)
结论:1凡事愿意作他们、支持他们、并一直支持到底的人,一定出于圣灵。不是肉体指示的,是天父指示的。
2天父藉着希伯来书一页页正本清源的向每个世代的人、每个世代的基督徒发出呼喊和邀请:你可以作他们吗?你可以支持他们吗?你可以一直支持他们吗?
3因为他们是因信行义的人:他们是义人。
3、中心主题是审判世界:那个世代如何今天也如何,与今天有关。
1)他们都是因信行义之人:亚伯、以诺、挪亚是大洪水之前应该存在的义人,这是最重要的福音。
2)贯穿这三个人物事件的共同概念是“信”(x7)与“神”(x7):
1首尾呼应的概念是“义”(x2),信 神后必须的行动。
2注意圣经其他地方对这三个人的相关评述:特别是新约圣经对他们的记念。
3平行信息三个人物向自己的世代共同宣告了审判的信息。
3)与主流基督教教义再一次针锋相对:圣经甚至根本没有提到他们的“唯独信心”,只是描述他们的义行(献祭、明证、预备)及在神那里的赏赐。
二、基本结构:
1、4节 亚伯-献祭:义人第一个特点是献祭。
1)只有两种道路:献祭的道路与消费的道路,有本质的区别;
2)亚伯与该隐的道路:两种不同人生;
2、5-6节 以诺-同行:义人第二个特点是与 神同行的人(寻求 神的旨意)。
1)需要按 神的心意献祭、生活:按照 神指示的方式生活,顺服 神的心意,而不是按照人的意思、时代潮流、人的传统和主流教义走的;
2) 神不断调整我们工作生活的方向:保罗自己以为可以去亚细亚,但 神让他去马其顿。
3、7节 挪亚-建船:义人第三个特点传义道,建造方舟。
1)建立教会:这是 神对人类最大的祝福;弗6章从六个方面阐述教会是一代代人类更新走向永生唯一的道路。
2)把余生的生命和时间精力用来服事教会:
1建造方舟:带上一家八口并 神创造的生命,向保罗一样看万事如粪土,建造一代又一代传道人藉着讲道台建立教会,治理管理这地,让这地充满天粮;
2不再把生命献给世界、情欲、权力。
3)补充东西方儿童的区别:人与动物的友善关系奠定了人与人之间友善关系的基础。
1世界认为东方是成人中心主义,教育孩子成为大人。
2西方是儿童中心主义,有童话和动物说话的记载,从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到小王子;
4)如何区别汉语文化与西方文化:精神文化角度看:
1汉语文化是同一反复,重视经验超过重视真理、审美是文超过信仰:文化成果只有两大类即文与士,文锁定中国人都是闷骚的文人,性情中人。士决定中国人都是士人,士大夫、术士、门客、幕僚、院士。四史都是治理人的经验。
2西学:与中国文化文明版图根本不同,代表他们的有两大块:
一是希伯来人代表的宗教思想;
二是希腊人代表的自然哲学:两个方向:
第一纯粹哲学:包括哲学、政治学、法学、经济学;
第二从自然哲学发展的自然科学。
3从汉学到西学的过渡阶段(中间地带):还不能称之为知识分子,只是文人作家。中国只有文人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
第一只有把商务印书馆全部读完才能成为知识分子思想家;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所有汉译名著都是启蒙思想影响之下的选择,他们不能等同于西方本体的启蒙思想。非基督化和非基督论,经过法国、日本和美国实用主义的三重洗礼,最后到了中国,变成具有西方特色的赤裸裸的实用主义,怎样富国强民,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西方思想,因此没有真正的思想家。90年代基督教发展以来,由于灵恩运动和鸡汤教影响,进入神学进入基督教需要半吊子的归正即宗派主义,加尔文和路德宗最大贡献在于让基督教成为佛教版的基督教或迷信的萨满教的基督教,需要教义和宗派的归正。
什么叫中国文明:笔墨纸砚秀(丝)瓷茶,丝从蚕宝(残暴),抽丝剥将。中国文明在宋以前是首屈一指的,遭遇的苦难也是首屈一指的,是该隐文明高度发达 神不悦纳的见证,要做人上人,成为怨妇(埋怨上帝、埋怨人民,永远有被害之心、报复之志)。
4图书馆最后一个单元是圣经:从宗派教义出来返回圣经,称为思想家、神学家和基督的仆人,这条路永远是开端,才进入自由之境,圣经太大了,穷尽一生只是摸到了皮毛。
唯独圣经和建立教会:立志委身真理,按照圣经真理去生活,神的旨意最终归结在教会。
第二从文史经验、从情欲和史学中出来,进入形而上学;
第三从现象学到本体世界,这时候可以称为知识分子。
结论:义人三个特点有内在的逻辑联系:三重叙事结构是一样的,从信开始,有行为有见证。
1首先建立人生的志向:把我们的恩赐能力财富拿出来献给神、献给真理,我们获得生活的能力,解决人生基本方向即为什么活着。
2过按神旨意生活的人生;
3建造教会的人生:教会关切生命和永生。
三、具体经文解析:
第一部分:4节,因信、见证、因信
经文:4亚伯因着信献祭与神,比该隐所献的更美,
因此便得了称义的见证,就是神指他礼物作的见证。
他虽然死了,却因这信仍旧说话。
解析:
1、因信4a节:
经文:“亚伯因着信献祭与神,比该隐所献的更美”
1)我们重点要看“信”的见证(μαρτυρέω),或“古人的见证”。
因信称义是重生,因信行义是永生。
什么叫公义?什么叫义人?
1我说话跟自己利害没关系:看到事件本身的不正就是要说话行动,如施洗约翰。
2行事为人还会付出代价但还是要说:有信仰的人作一个有信仰的人,因信说话、行动。
2)因信献祭:重塑了生活的根基,行事为人的动机。人做事有两大动机:一是为了利益;一是为了信仰,完全不同的人生选择。
1对亚伯而言,所谓因信行义,就是因信献祭、因信正直。
2这个动词也意味着亚伯与 神之间的生死相连。
3)亚伯与该隐不同:重读创4:1-2,17;3:17,19,23等。
1一个侍奉神或神的儿子:一个侍奉教会(牧羊)。
2一个侍奉自己的儿子:一个贪恋世界。
3该因的献祭为什么不蒙 神悦纳?
一是种地,耶和华咒诅地,经营的产业和地已经被上帝咒诅,还要去置业得利,该因家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明,不信上帝,因此物质文明的奉献 神不悦纳。
二是该隐献祭的目的是为了他自己的儿子:对子嗣和后裔剥削似的奉献,把整个城市交给儿子,让儿女成为人上人,造就了扭曲的人格。
相关经文:【创4:1】有一日,那人和他妻子夏娃同房,夏娃就怀孕,生了该隐(就是“得”的意思),便说:“耶和华使我得了一个男子。”2又生了该隐的兄弟亚伯。亚伯是牧羊的,该隐是种地的。
【创3:17】又对亚当说:“你既听从妻子的话,吃了我所吩咐你不可吃的那树上的果子,地必为你的缘故受咒诅。你必终身劳苦,才能从地里得吃的。
【创3:19】你必汗流满面才得糊口,直到你归了土,因为你是从土而出的。你本是尘土,仍要归于尘土。
【创3:23】耶和华 神便打发他出伊甸园去,耕种他所自出之土。
2、见证4b节:
经文:“因此便得了称义的见证,就是神指他礼物作的见证”
1)注意该隐与亚伯这对弟兄代表的两种人生:牧羊或者耕地,没有第三条道路,最终你必须作出选择;
相关经文:【腓3:7-8】7只是我先前以为与我有益的,我现在因基督都当作有损的。8不但如此,我也将万事当作有损的,因我以认识我主基督耶稣为至宝。我为他已经丢弃万事,看作粪土,为要得着基督。
2)两个“见证”:行为,献祭、礼物、供物指向基督:是与舍己、牺牲和奉献的道理和教导相关。
1原文并非说“称义的见证”;而是“他是个义人”;
2 神自己指着亚伯的礼物(δῶρον)证明(μαρτυρέω)亚伯是义人。神不是指着亚伯的心,而是指着亚伯的行为对亚伯作出赏赐;
3神的悦纳意味着亚伯不可能真的被该隐杀死;
4亚伯必要死而复活:所以主耶稣说:杀身体不能杀灵魂的,不要怕他们。
3、因信4c节:
经文:“他虽然死了,却因这信仍旧说话”
1)“说话”更是义人的行为:亚伯死后是如何说话的呢;亚伯因信传讲审判的信息:这是福音第一次公开的宣讲,对上帝说你要报仇。
相关经文:【创4:10】耶和华说,你作了什么事呢?你兄弟的血,有声音从地里向我哀告。
2)藉着传道人和讲道台在说话:主流基督教有多少报仇的信息,结构性取消了亚伯的声音,亚伯的血彻底白流了。
第二部分:5-6节,因信、明证、因信
经文:5以诺因着信被接去,不至于见死。人也找不着他,因为神已经把他接去了。
只是他被接去以先,已经得了神喜悦他的明证。
6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悦。因为到神面前来的人,必须信有神,且信他赏赐那寻求他的人。
解析:
1、因信5a节:
经文:“以诺因着信被接去,不至于见死。人也找不着他,因为神已经把他接去了”
1)以诺和挪亚,他们几乎是一个人面对整个人类。这种勇敢只能来自于神。以诺成为人民的公敌,参考犹1章。
2)注意这两节经文的平行关系:因信/有信(x4);他被接去/祂赏赐;神喜悦/神喜悦等等。
1以诺与亚伯平行的见证是对死亡的胜利;
2神对恶人的审判。
3)应用:基督徒,你到底要作什么样的父母、你到底要教导什么样的儿女?
1两位以诺,两种人生。
2前者淹没于洪水;后者与神同行,被神接走(与主同在)。
2、明证5b节:
经文:“只是他被接去以先,已经得了神喜悦他的明证”
1)“明证”:指行为证据,与 神同行。
2)以诺以及以利亚的“被提”是什么意思?这是面对仇敌的得胜与凯旋:
相关经文:【帖前4:17】以后我们这活着还存留的人,必和他们一同被提到云里,在空中与主相遇。这样,我们就要和主永远同在。
【启11:12】两位先知听见有大声音从天上来,对他们说,上到这里来。他们就驾着云上了天。他们的仇敌也看见了。
【启12:5】妇人生了一个男孩子,是将来要用铁杖辖管万国的(辖管原文作牧)。她的孩子被提到神宝座那里去了。
3、因信6节:
经文:“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悦。因为到神面前来的人,必须信有神,且信他赏赐那寻求他的人”
1)“赏赐那寻求他的人”呼应 “神把他接去了”。
2)主耶稣说祂去为我们预备地方去:
1人为儿子预备以诺城;
2 神为我们预备地方:约14章、来11章,那是更美的家乡。
第三部分:7节,因信、确据、因信
经文:7挪亚因着信,既蒙神指示他未见的事,
动了敬畏的心,预备了一只方舟,使他全家得救。
因此就定了那世代的罪,自己也承受了那从信而来的义。
解析:
1、挪亚预备方舟:
1)希伯来书指着挪亚基督向世界宣示审判的信息:
1“定了那世代(κόσμος)的罪(κατακρίνω)”:“世代”一词与世界原文是一个概念。
2挪亚的因信行义是:“动了敬畏的心,预备(κατασκευάζω、3:3,9:2,9:6)了一只方舟”。
3挪亚是建造教会直到完成的人。
相关经文:【创5:29】给他起名叫挪亚,说,这个儿子必为我们的操作和手中的劳苦安慰我们。这操作劳苦是因为耶和华咒诅地。
【创6:8】惟有挪亚在耶和华眼前蒙恩。9挪亚的后代记在下面。挪亚是个义人,在当时的世代是个完全人。挪亚与神同行。
【创7:5】挪亚就遵着耶和华所吩咐的行了。
2)“承受……义(δικαιοσύνη)”,本是指“在义中有份”:
1他定了那世代的罪而被称义,
2他也会被主流基督教所不容:为此我们知道何为 神眼中的义。
2)最后这句经文是对亚伯、以诺、挪亚三重的承认,献祭、同行、建造方舟,共享的“义”:三个人身上传递共同的信息就是定了那世代的罪。
1亚伯:亚伯也是今天人的亚伯:
第一杀人流血的罪不仅是大洪水之前世代的罪,也是今天这个世代的罪。
第二否定方面:定这不信世代的罪。
相关经文:【太23:32-36】你们去充满你们祖宗的恶贯吧!33你们这些蛇类、毒蛇之种啊!怎能逃脱地狱的刑罚呢?34所以我差遣先知和智慧人并文士到你们这里来,有的你们要杀害,要钉十字架;有的你们要在会堂里鞭打,从这城追逼到那城,35叫世上所流义人的血,都归到你们身上,从义人亚伯的血起,直到你们在殿和坛中间所杀的巴拉加的儿子撒迦利亚的血为止。36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一切的罪都要归到这世代了。(约一2)
2以诺:福音是审判人类、审判世界:基督教不是佛教。
相关经文:【犹1:14-15】亚当的七世孙以诺曾预言这些人说:“看哪,主带着他的千万圣者降临,15要在众人身上行审判,证实那一切不敬虔的人所妄行一切不敬虔的事,又证实不敬虔之罪人所说顶撞他的刚愎话。
3挪亚:宣告审判信息。
第一彼得殉道前给挪亚的定义是令人深思的:挪亚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传道人,而是“传义者”: δικαιοσύνης κήρυκα,即公义的传道士。
第二那个世代所有的人类都被洪水审判而灭亡,主流教会侍奉吃喝嫁娶。
相关经文:【太24:37-39】挪亚的日子怎样,人子降临也要怎样。38当洪水以前的日子,人照常吃喝嫁娶,直到挪亚进方舟的那日,39不知不觉洪水来了,把他们全都冲去。人子降临也要这样。
【彼后2:5】 神也没有宽容上古的世代,曾叫洪水临到那不敬虔的世代,却保护了传义道的挪亚一家八口;6又判定所多玛、蛾摩拉,将二城倾覆,焚烧成灰,作为后世不敬虔人的鉴戒。
结论:1三人的见证更新了我们对福音结构性的偏颇;
2教会在这个世代必须讲拯救和审判的双重信息,教会必须为双圆基督论作见证:
第一救恩指耶稣基督第一次降临;
第二审判面对耶稣基督第二次降临;
第三教会位于基督两次降临的中间。
四、难题:创4-5章之两种人生:两位以诺、两位拉麦
1、两位以诺:
相关经文:【创4:17】该隐与妻子同房,他妻子就怀孕,生了以诺。该隐建造了一座城,就按着他儿子的名,将那城叫作以诺。
【创5:24】以诺与 神同行, 神将他取去,他就不在世了。
1)注意这位以诺与该隐的儿子以诺(以诺城)同名:
1这是两位以诺,两者以诺;
2以诺的原文意思就是奉献(חֲנוֹךְ,dedicated)。
2)该隐的儿子以诺与城同住:第一两位以诺对自己儿子有完全不同的托付或教育方式:“以诺生以拿”(创4:18)。以拿(עִירָד)的意思可能是“快跑”( fleet)。这是一直逃避危险、趋利避害、作任何事没有长性、不可能负责到底的人生。
3)另一位以诺与神同行:מְתוּשֶׁלַח这个名字的。意思可能是“针对世人的宝剑”。
1玛土撒拉被称为活得最长的人。
2如果说以拿的人生轨迹就是离开险境或者出世;那么玛土撒拉则可以指向道成肉身、进入世界的真理。
相关经文:【创5:21】以诺活到六十五岁,生了玛土撒拉。
【创5:27】玛土撒拉共活了九百六十九岁就死了。
2、两位拉麦:
1)挪亚的父亲叫拉麦,挪亚传讲的信息定了这世代的罪,大洪水带来是绝望,“安慰”从何而来?挪亚如何安慰百姓?
1答案是安慰指的是为 神的百姓终于报仇:拉麦竟然指着挪亚的工作和幸存言说大得“安慰”。这等安慰和平安,必与公义相关。
2创4-5平行历史,是亚当家族与该隐家族的历史,终点都是拉麦(原文伟人,有权威的人,上古英武有名的人),精神完全对立,两个拉麦两种人生:
第一亚当家族的终点是拉麦:属灵的伟人。
第二该因家族文明是光辉灿烂的物质文明,该因家族的终点是拉麦,是世界标准的伟人。
相关经文:【创5:28】拉麦活到一百八十二岁,生了一个儿子,29给他起名叫挪亚,说:“这个儿子必为我们的操作和手中的劳苦安慰我们。这操作劳苦是因为耶和华咒诅地。”
2)拉麦报复性人格:
1创4章拉麦把自己的强横培养成国家政策和民族精神。“遭报七倍”拉麦是不好惹的,培养了两个母亲亚大和洗拉,孩子从小培养拉麦语录,于是亚大成了纳粹、洗拉成了共产国际,两所世俗学校培养权力至上、报仇伸冤、伟大斗争、做人上人,地上满了强暴,代表了人类政治的母体。
2拉麦人格就是猪八戒人格:我比你圣洁,贪吃小气、自命不凡、惹事。
3终结是大洪水的审判:
相关经文:【创4:23-24】拉麦对他两个妻子说:“亚大、洗拉,听我的声音;拉麦的妻子细听我的话语:壮年人伤我,我把他杀了;少年人损我,我把他害了(或作“我杀壮士却伤自己;我害幼童却损本身”)。24若杀该隐,遭报七倍;杀拉麦,必遭报七十七倍。”
3、应用:每个人都会将一生委身与一种理想或信仰,所以每个人都是以诺。
1信主前是该隐的以诺:有一番事业和城池,寻找精神的父亲,希望建造一座城,一声长叹,南柯一梦。
2信主后 神带领我们走与神同行的道路:城市建造起来的日子是生命终结的时候,生命才刚刚开始,充满孤独却充满希望。
3我们数算思考自己的人生究竟作哪位以诺和拉麦。